丁安华:视角转向家庭部门 稳增长关键是稳就业|首席对策
时间:2022-07-17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7月15日公布的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GDP同比增长2.5%。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0.4%。分项指标来看,多项经济数据企稳回升。其中,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比上月加快3.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由降转升,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降转升,同比增长3.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进一步回升至5.6%。

回望二季度,4月份我国主要经济指标深度下跌。面对不断加大的新的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政策效应较快显现。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收窄,6月份经济企稳回升,二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经20多次提到“稳”字,稳字当头是2022年最重要的任务。而站在年中看全年,“稳”字似乎又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稳”的视角也在一定程度上悄然转变。虽然三重压力叠加疫情反复、俄乌冲突令上半年挑战重重。但需要看到,很多问题不单单是疫情所致:比说中低收入阶层收入放缓,比如房地产去金融属性和坚持“房主不炒”。稳字当头,一方面需要解决眼前的困难,另一方面,长期累积的结构性难题也不容忽视。

从年中看前6个月数据,稳增长有什么新的变化?当前核心要“稳”什么?下半年最大的不确定性是什么?基础设施投资的后劲还足吗?房地产销售三季度是否能完成筑底?居民部门降杠杆背景下,如何促进消费回升?下半年还有哪些增量政策?资本市场走势如何?投资者如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专访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

丁安华的主要观点:

稳增长视角可以转向家庭部门稳就业是稳家庭部门最重要一环

国内经济主要矛盾仍然是稳增长通胀主要体现在PPI上正在朝长期演变

四季度基建投资有“空中加油”可能全年增速可能回到两位数

房地产销售边际改善是前期需求释放房企流动性危机仍未完全化解

推动可支配收入增长恢复居民消费信心

财政资源储备能力强专项债发行成本降低

三季度大概率降准推动融资成本下行

货币政策总量工具仍有空间

受海外货币政策紧缩影响价格工具应慎用

下半年上市公司盈利改善可预期权益市场存在机会

债券市场比较复杂没有形成一致预期

稳增长视角可以转向家庭部门稳就业是稳家庭部门最重要一环

第一财经:本周上半年的经济数据重磅出炉,我们站在年中的节点上来看,首先我们往前看,稳字当头是我们今年最重要的一个任务。但是我们都知道上半年我们面对三重压力的背景下,又叠加了俄乌冲突以及疫情的反复,站在年中看,您认为我们现在的“稳”会有什么新的变化或者新的参照系吗?比如说我们现在最重要的要要稳什么?消费、就业还是通胀?

丁安华:这个问题很好。因为从去年的年底到今年年初,应该说中央已经对中国的经济问题做了很好的界定,就是表述为三重压力。但是到了年中这个时候,从稳经济、稳增长的角度来看,我们中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我自己认为要理解我们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可能需要从家庭部门的视角来出发。

我自己认为从居民部门的角度来讲,事实上有这么三点内容:第一点就是就业,这是直接关系居民部门的未来的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的情况,第一是就业;第二我们说的收入增长或者收入增长的预期;第三就是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行为。

从这三方面来讲,应该说目前我们面临一些新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就业。在失业率上升的情况下,家庭部门对自己未来的收入的信心就会下行。在可支配收入预期转弱的情况下,就改变了他们的资产负债的行为,他们有可能会缩表,有可能在负债端变得很保守。

从金融数据来看,居民部门的信贷增长是非常疲弱的。所以我认为当前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在居民部门的经济行为的变化。事实上我相信中央决策部门对这个问题有足够的认识,最近的几次会议也都谈到了稳就业这样的一个重要性。

国内经济主要矛盾仍然是稳增长

通胀主要体现在PPI上正在朝长期演变

第一财经:我们再站在年中往后看,您认为下半年我们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风险点和不确定性因素是什么?我看到之前我们第一财经做的首席经济学家的调研对6月份的通胀分析,您预测的通胀是最高的,所以您认为接下来通胀还是最大的风险因素对吗?

丁安华:通胀问题我们得这样看,对于外围来说,对于美国和欧洲来说,通胀问题是他们的主要矛盾,他们经济当中的主要矛盾是治理通胀。对于我们中国来讲,我们经济当中的主要矛盾是要稳增长,也就是说我们说中国和海外有一定的分化。

当然谈到中国的通胀问题并不表现在CPI,虽然我们也认为CPI在下半年会回升,高点会超过3%,甚至比3%要更高一点,但是中国的主要的通胀的变化在PPI上面。PPI的问题就跟海外的通胀相关,这也是我认为为什么我们PPI数据很难大幅回落的原因。货币政策可以压制需求,但是对于供给端的问题,它作用有限,它有局限性,所以应该说通胀正在朝长期演变。

现在一种可能的结局就是美国和欧洲在采取一个非常进取的加息的态势,最后它会以经济增长为代价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