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官宣!落户限制再放宽,这次到底谁最受益?
时间:2022-07-18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户籍改革又迈出重要一步。

7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具体涉及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I型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鼓励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等内容。消息一出,“户口”和“落户”再度成为热门话题。

深化户籍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近些年国家一直都在致力于放宽落户政策。那么此次与过去有哪些不同?又将让谁受益?本文将尝试做出解答。

先来简单回顾一下国家推动户籍改革的历史进程。

201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

2019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到“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

2021年4月,国家发改委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明确“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落实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

结合开篇提到的《方案》中关于户籍改革的具体要求,不难发现,从建制镇、小城市,到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再到500万以上常住人口的超大特大城市,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与放宽落户限制一直在稳步推进,并已经近乎覆盖全国所有城市和地区,落户门槛的一降再降,哪怕是地位特殊的“个别超大城市”,政策口径也调整为“鼓励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充分反映出高层对于户籍改革的高度重视。

可以说,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下,未来放宽落户将是常态,限制落户反而是例外。

为什么要不遗余力地放宽落户呢?

我们知道,近年来受国内外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日渐增大。为了能够充分激发经济活力,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在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层面,推进市场化改革的阻碍因素正是体现在户籍制度上:

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资源与要素应当根据供求变动与利润趋向实现优化配置,而人口的自由流动则是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然而,户籍的存在依旧阻碍着人口的正常迁移,大量处于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难以转出,地区之间还因此而常常存在劳动力的错配,有些地区劳动力不足,有些地区劳动力过剩。

另一方面,公民身份地位的平等与发展机会均等是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可二元户籍制度的存在与此相悖——需知,户籍差别的本质,是一系列福利制度的差异。尽管在新时期,我国正在努力进行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改革,有些依附在户口上的福利与特权正在废除或淡化,但是因户口导致的身份、权利、机会不平等等现象依然存在。

因此,户籍制度改革便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以户籍制度改革撬动人口和城市的“双向奔赴”,既可以让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人口流动提供更多选择,又可以让人口流动为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提供更强支撑,对于克服市场分割、促进公平正义,继而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来说都具有深远意义。

另外,对于很多城市来说,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适龄劳动力已成为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珍贵资源,尤其是那些知识型与创新型人才,更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和动力。为了能够顺利地补充新鲜血液,城市逐步取消户籍限制将是必由之路——对于外来人口来说,没有户口始终都会缺乏归属感,而城市也会因此而难以长久地留住人才。降低了落户门槛,就等于是向人才抛出了橄榄枝;留住了人才,就等于是为城市留住了生产力、消费力和生命力。

正因如此,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方案》中最大的亮点,当属“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鼓励取消超大城市落户名额限制”“精简积分项目”等字样,相关词条在当日政策发布后,更是频频登上各大平台的热搜榜。

在我看来,这些新提法背后,最大的受益者莫过于那些在大城市拼搏奋斗多年并安家立业,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落户的人群。

记得在若干年前,社交账户实名认证为“北京某公司CEO”的博主在微博上公开发文抱怨,声称自己在北京工作4年,仅个税就交了400万,加上企业各种税,没有一亿也有八千万,但因为没有户口,孩子在北京上学异常困难。没过多久,这条消息就在朋友圈里疯狂刷屏,很多人感慨道,职场上再怎么强势的父母,面对户口和教育问题也可能成为弱势群体。

企业家尚且如此,普通人自然也不例外。

事实上,有很多心怀理想、抱负和追求的人常年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工作和生活,他们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在这里,为大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属于自己的那份贡献,并且想让自己的子女也在大城市中更好地成长。然而由于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