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221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3%,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0.2%。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88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
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是否得到有效保障?留抵退税等各项助企纾困政策效果如何?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对投资拉动作用有多大?记者进行了采访。
●6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转正
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薛虓乾介绍,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加快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6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企稳回升。与上年同期相比,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6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3%,增幅由负转正;按未扣除留抵退税因素的自然口径,下降10.5%,降幅明显收窄。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上半年累计增长3.3%,增幅比1—5月提高0.4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上半年,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7%,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收入增幅分别为-1%、13.7%、16.5%、-3.5%。
从财政支出看,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5.9%。“与稳增长相关的领域,财政支出保持较大力度。如交通运输支出增长12%,农林水支出增长1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6%。同时,财政尽全力支持各地抗疫,上半年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长7.7%。”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表示。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认为,上半年,我国财政收入的特点是:区域结构上明显分化,部分省份受疫情冲击和留抵退税影响降幅明显,但部分中西部资源型省份收入增速较高;为了竭力稳增长,财政支出进度和节奏明显加快;财政支出较好地平衡了保民生与扩大基建投资的需要;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下沉财力惠企利民。“总体看,积极的财政政策收支两端同时发力,减收增支下财政收支紧张,但形势正在逐步好转。”
“4—6月,留抵退税政策已‘大头落地’,其减收效应已接近尾声。”冯俏彬认为,财政收入拐点已现,作为反映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财政收入的变化,再次确定了我国经济运行的底部已过,正在回到正常的轨道之上。
●大规模留抵退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我们5月23日提交申请,5月25日就收到1500多万元退税款,公司能快速享受留抵退税政策,日常经营资金有了着落,我们对未来有信心。”浙江衢州天裕置业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陈女士表示。
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是今年稳增长的关键举措。
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魏岩表示,4月份以来留抵退税政策实施有力,助企纾困成效显现。上半年共有18455亿元退税款退付到纳税人账户,已达去年全年办理退税规模的2.9倍。
落实落细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持续加快退税进度,进一步扩大受益范围,为稳市场主体稳就业提供强劲动力。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今年5月全国已退税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6%,较一季度加快5.2个百分点,增幅比无退税企业高9.6个百分点。
“实施留抵退税对企业增加销售有利,既纾困,又培育税源。”魏岩表示,按照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相关安排,自7月1日起将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7个行业纳入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让更多市场主体享受政策红利。
●专项债券撬动投资作用明显
车辆穿梭,吊塔林立,淄博高新区智能微系统产业园项目正在加紧施工。该项目总投资约33亿元,淄博高新区财政金融局帮助项目协调申请了10亿元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于今年1月底全部到位。
“山东省有5000多个项目纳入2022年专项债券准备项目清单。截至6月底,专项债券3069亿元已全部发行完毕,有力保障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说。
专项债券是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财政部预算司一级巡视员宋其超表示,今年上半年,专项债券一路“快马加鞭”:
下达时间早——去年12月提前下达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46万亿元,今年3月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全部下达完毕,比以前年度平均提早3个月左右;发行进度快——截至6月末,2022年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基本发行完毕,比以往年度大大提前;重大项目优先支持——前6月,已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共支持超过2.38万个项目;撬动投资、融资作用明显——前6月,各地共安排超过2400亿元专项债券资金用作重大项目资本金,专项债券项目市场化配套融资超过5300亿元,有效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资本“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罗志恒认为,今年以来各地加快新增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做好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工作,优化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发挥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积极作用,“1—5月基建投资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增速,专项债券功不可没。”
●为中小微企业送帮扶添活力
降低政府采购门槛,为中小微企业送去“专享订单”,让浙江台州市智诚电子工程有限公司上半年参加政府采购招标的中标率增加了两成多。
落实稳岗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