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浙江外贸"稳订单"
时间:2022-07-15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5月份,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地区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4.8%、2.8%和12.2%,6月份增速进一步回升到14.9%、6.4%、12.8%。

广东、浙江外贸“稳订单”

和其他年份相比,2022年上半年,我国外贸的走势颇为跌宕起伏。2022年年初,疫情冲击珠三角经济第一大城市深圳;3月份开始,位于长三角的中国经济第一大市上海,因为疫情而停摆了一段时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和浙江,作为我国外贸的第一和第三大省份,外贸企业们要如何应对疫情、涨价原材料和人工,乃至一些消失订单的影响?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无论如何,从数据上看,中国外贸已经走出“至暗时刻”。

7月13日,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8万亿元,同比增长9.4%。

而在我国外贸第一大省广东,诸多外贸企业也正在上半年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努力开拓市场,留住和挖掘新的制造业订单。林女士是广东一家外贸皮革厂的负责人,今年以来,林女士在订单上遇到了一些新困难。

“去年是运费上涨、运力不足,今年原材料价格涨、人工成本也涨,再加上疫情等因素,我们订单情况不好,今年业绩和利润有一定下降。”林女士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

广东省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5月,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为32076亿元,同比增速1.9%。

在疫情反复、国际形势严峻、产业链供应链受阻,成本上涨等诸多压力之下,“稳订单”成为诸多企业的挑战。另外,来自东南亚的竞争,也为广东外贸企业带来压力。对于广东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如何在困难中找到机遇?

有受访专家表示,在稳订单上,企业首先要保证交货能力,其次还是要从转型升级上做文章,在产业链、供应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样订单也不会轻易流走。

目前来看,以珠三角为代表的广东外贸,正在稳步恢复中。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在7月13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5月份,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地区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4.8%、2.8%和12.2%,6月份增速进一步回升到14.9%、6.4%、12.8%。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8万亿元,同比增长9.4%。-视觉中国

外贸企业遭遇订单“挑战”诸多广东外贸企业,在今年“稳订单”上付出很大努力。

林女士的公司主要生产鞋包皮具上的牛皮、羊皮等原材料,销往美国、日本、越南等地。“之前公司外贸业务占80%左右,疫情后开始逐步下行,外贸只能占到40%。今年上半年订单情况不好,从疫情开始,我们就慢慢转内销了。”

林女士向记者表示,公司之前可以参加一些展会、行业沙龙来挖掘客户,疫情前客户每两个季度,都会来国内看新的版样,但现在疫情形势不稳定,国外客户来不了国内,且鞋包行业消费者也在逐渐萎缩。“一方面订单减少,另一方面现在材料也涨,人工成本也在涨。”

李魁文在发布会上指出,今年以来,长三角、珠三角、东北等地出现了局部疫情,相关地区外贸进出口一度下滑,但值得可喜的是迅速克服了疫情影响,上述地区月度外贸进出口增速快速由负转正、恢复向好,在展现地方外贸发展强大韧性的同时,也有力保住了全国外贸稳定增长的基本盘。

但除了疫情之外,还有一些别的影响因素。

广州杰唯特电子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自己也面临着订单减少的难题。“今年上半年公司业绩整体下滑,客户虽然还是稳定的,但客户总体的订单量明显减少了。”

刘敏认为,俄乌冲突造成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公司的影响较为明显。“我的很多客户没有资金去进货,比如前段时间,有一个从乌克兰转去波兰做生意的客户想找我们进货,谈的唯一的条件就是能不能欠账。”

此外,2020年、2021年因为东南亚疫情,部分制造业订单回流国内,广东不少企业也接下回流订单。但随着东南亚疫情形势稳定,外贸订单出现重新外流东南亚的现象,一些企业对此也有所感受。

广州后得照明电器有限公司外贸主管陈逸志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去年曾在公司下过订单的客户,有一部分在今年回访时毫无反馈,所以公司除了维系老客户外,在尝试开发新的客户。“我了解了一些同行和其他行业的情况,大家都认为今年外贸市场的行情整体比较不乐观,以往会有很多客户循环下单,但今年明显感觉少了很多。”

商务部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订单外流东南亚带来的影响是延续性的,将来可能还会进一步扩大,因为这种转移很大程度上符合国际产业分工转移的一般规律。

“但是我们看到,外贸订单向东南亚的转移具有二重性,一部分是分工导致的,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要做好自己的转型升级,增加技术含量、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其他影响因素,比如中美贸易摩擦让一些外贸客户转到了东南亚。”白明进一步表示。

此外,能源、原材料以及物流价格的上涨,正在挤压外贸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

广州市润致进出口有限公司开发总经理植才凝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