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小家电、汽车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接棒防疫物资,成为拉动我国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外贸在5、6月份迅速扭转了4月份增速下滑的趋势,为全年外贸保稳提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7月13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11.14万亿元,增长13.2%;进口8.66万亿元,增长4.8%。
中国进出口已经连续8个季度同比正增长,今年上半年在去年同期的高基数基础上,依然保持较高增速。尽管受到疫情、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冲击,但中国外贸依然展现出了较强韧性。
这一方面是因为全球经济仍呈现复苏态势,需求稳定;另一方面,国内疫情控制得当,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使得国内生产需求逐步恢复向好,外贸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此外,我国新能源等行业增长势头良好,成为拉动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
不过,下半年我国外贸发展仍面临较多挑战。一方面,欧美等主要经济体衰退风险增加导致外需增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下半年外贸基数明显抬高,企业综合成本仍在高位,接订单拓市场仍有难度。此外,新冠病毒变异也给经济社会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汽车出口增速高,民营企业外贸地位稳固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上半年中国外贸增速符合预期。虽然疫情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外贸重镇造成了一定冲击,但随着防疫措施有效落实,复工达产稳步推动,长三角、珠三角外贸在五、六月份也逐渐回升,保住了全国外贸稳定增长的基本盘。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合计进出口7.14万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6月份进出口1.39万亿元,同比增长14.9%,高于同期全国整体增速0.6个百分点,对全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接近4成。
7月1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介绍,上半年,中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同比增加5.5%,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增加6.9%,达到了42.5万家。
在他看来,支撑中国外贸增长的因素包括:一是全球经济仍呈现复苏态势,国际市场需求保持稳定。二是国内生产需求逐步恢复向好,为进口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三是长三角、珠三角、东北等地迅速克服了疫情影响,外贸进出口增速恢复向好。四是随着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外贸保稳提质等各项工作加快推进,我国外贸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
此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也一定程度上拉动进口值的增长。
李魁文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9.82万亿元,增长13.6%,较全国整体增速高4.2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总值的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1.9个百分点至49.6%。
白明认为,民营企业对中国外贸增长的拉动效益明显,发展势头也好于其他贸易主体。最主要的原因是民营企业经营机制灵活、应变能力强。二季度以来,疫情给我国外贸带来严重冲击,民营企业积极应对,充分地展现其韧性,成为带动中国外贸增长的核心内生动力。
“同时,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民营企业发展,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帮助民营企业克服当前困难,有效地提高了民营企业的生存率。”白明说。
近年来,以小家电、汽车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接棒防疫物资,成为拉动我国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
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6.33万亿元,增长8.6%,占出口总值近57%。其中,出口电工器材、集成电路、汽车等机电产品分别增长24.8%、16.4%、51.1%。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随着欧美等国家放松疫情防控政策,原有的防护用品需求有所放缓,但是社交相关产品需求、时尚用品需求、绿色产品需求明显上升,我国外贸企业抓住新机遇,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服装鞋帽等商品出口快速增长,创造了新的增长点。
海运、大宗商品价格回落
上半年,中国对前三大贸易伙伴东盟、欧盟、美国分别进出口2.95万亿、2.71万亿和2.47万亿元,分别增长了10.6%、7.5%和11.7%。同期,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增长17.8%和5.6%。
白明认为,RCEP落地的红利还有待进一步释放。一方面,部分成员国是逐步完成对RCEP的批准,目前RCEP还未对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生效。另一方面,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对我国外贸增长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对日本进出口1.14万亿元,同比下降2.9%。
赵萍表示,上半年,我国对美国进出口增速高于东盟和欧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上半年美国市场进口需求旺盛,美国ISM指数连续23个月位于荣枯线上方,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二是上半年美国高物价导致手持货币贬值,使得美国人更倾向于消费。同时,前5个月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约4%左右,中国出口商品价格更具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受全球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处于高位的航运价格有所回落。7月1日,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