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信心--2022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及市场展望
时间:2022-07-14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报字号:T  T

下半年中国经济有三个确定性:一是经济增长的低点已过,复苏日渐明确。二是基建和制造业将有力支撑经济复苏。三是出口仍将保持韧性。总体来看,下半年将是中国经济重塑信心、市场主体恢复活力的重要时期。

受跨周期调节以及基数效应影响,下半年社融增速预计将筑底上行,全年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新增社融规模约为34万亿元至36万亿元,社融存量增速约为10.8%至11.5%,M2增速约在8.7%至9.5%之间。

预计全年CPI通胀水平整体温和,平均涨幅在2%至2.5%,明显低于全年3%的目标。综合来看,当前我国并不存在明显的通胀压力,这也为我国宏观政策提供了较大的操作空间。

下半年股票市场行情可以适度乐观。要在A股市场获得超额回报,仍需要挖掘结构性机会:一是持续高景气的新能源行业仍值得重点关注;二是建议把握部分具备持续高分红能力的传统能源行业的投资机会;三是关注农业和畜牧业盈利改善的机会。

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动下,下半年经济增速有望稳步回升。总体来看,下半年将是中国经济重塑信心、市场主体恢复活力的重要时期,各个市场将呈现周期更替格局,而以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产业新动能正加速成长,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下半年股票市场行情可以适度乐观。要在A股市场获得超额回报,仍需要挖掘结构性机会。

一、全球经济:笼罩滞胀阴云

1.欧美滞胀风险持续上升

在乌克兰危机负面溢出效应的持续冲击下,美国和欧洲面临不断上升的滞胀风险。一方面,欧美通胀高企状态短期难以消退。疫情期间欧美实施大规模财政刺激和宽松货币政策,导致通胀快速上升,预计下半年欧美通胀水平仍将维持在高位。另一方面,通胀高企加大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为了应对持续超预期的通胀,欧美不得不采取更为激进的紧缩政策,这将对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产生压力,加剧经济衰退风险,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或降低,主要发达经济体面临控通胀与稳经济的两难。如果乌克兰危机向长期化演进,不排除全球经济有再次陷入类似20世纪70年代较长滞胀周期的可能性。

2.欧美货币政策将加速收紧

一是通胀超预期是欧美货币政策加快收紧的主因。美国通胀水平持续处于近40年来高位,由于货币政策滞后,美联储已经错过调节宏观经济的最佳窗口期,预计未来将加快收紧货币政策。欧洲央行迫于通胀压力也将提前开启欧元区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二是欧美希望货币政策尽快回归正常,为应对衰退预留政策空间。当前欧美经济仍然在稳定增长,货币当局希望货币政策尽快回归疫情之前的正常水平,以便为应对经济衰退预留出足够的货币政策空间。三是由于经济基础不同,欧美货币政策收紧的节奏各不相同。美国经济基本面相对稳健,故前三季度加息频率较为密集,力度较大,预计四季度之后收缩力度可能有所放缓。而欧洲则可能在三季度开始收紧货币政策,具体节奏将视通胀而定。

3.全球经济仍面临不确定性

一是乌克兰危机可能再次升级。二是新兴市场有爆发债务危机的潜在风险。预计下半年美元流动性将继续大幅收紧,美元外债占比过高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偿债压力将明显抬升,部分外汇储备不足、国际收支长期失衡的新兴市场国家有可能爆发债务违约风险,甚至出现债务危机。

二、中国经济:重建信心

1.下半年中国经济的三个确定性

一是经济增长的低点已过,复苏日渐明确。5月以来随着生产需求逐步恢复,主要经济指标边际改善,经济增长动能呈现恢复势头。二季度应该是全年经济增长的低点,三季度经济复苏趋势确定,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望进一步加快。

二是基建和制造业将有力支撑经济复苏。基建投资增速加快,将成为稳经济基本盘的重要抓手,预计全年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的增速在7%至9.5%。支撑基建投资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基建投资资金来源有保障;提振基建投资的政策密集出台;“十四五”建设项目大量落地带来基建新增项目。

下半年制造业投资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预计全年增速在10%至13%,是三大类投资中增长最快的一类。制造业投资加快增长的积极因素主要有三个:出口、产能利用率、PPI等指标支持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制造业的力度加大;高端制造业将持续快速增长。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2年将贯彻落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释放新动能,促进相关制造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三是出口将保持韧性。下半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普遍放缓,海外需求可能走弱,再加上高基数效应,预计出口总体将延续边际放缓。但是保持出口韧性的有利因素仍然存在:我国制造业优势仍较强,光伏、汽车、新能源等行业的出口保持较快增长;欧美制造业和服务业PMI仍位于荣枯线以上,下半年海外需求表现不会很弱;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小幅贬值,以及未来美国可能削减对华商品关税等因素也将对出口带来一定促进作用。预计全年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速可能在5.5%至6.5%,出口规模将继续创历史新高,出口仍将是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

2.消费和房地产有望逐渐恢复

一方面,在坚持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