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发布,围绕技术、产业等六大领域重点发力
时间:2022-07-11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日前,信通院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下称《报告》)。《报告》指出,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稳定器”“加速器”作用更加凸显,数字产业化基础实力持续巩固,产业数字化发展进入加速轨道。

《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高于GDP名义增速3.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39.8%。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的突破,《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为8.3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9%,占GDP比重为7.3%。其中,ICT服务部分在数字产业化的主导地位更加巩固。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7.1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2%,占GDP比重为32.5%,工业互联网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核心方法论。

《报告》表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针对性地开展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注重原始创新和生态培育。并面向制造、矿山、能源、交通、物流、医疗等重点行业,全面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

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强大力量

《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的突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较“十三五”初期扩张了1倍多,同比名义增长16.2%,高于GDP名义增速3.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39.8%,较“十三五”初期提升了9.6个百分点。疫情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试金石”,数字经济作为宏观经济“稳定器”作用愈发凸显。

《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为8.3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9%,占数字经济比重为18.3%,占GDP比重为7.3%。从结构上看,ICT服务部分在数字产业化增加值中占主要地位,软件产业和互联网行业在其中的占比持续小幅提升,电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占比小幅回落。

电信业保持稳中向好运行态势,2021年,电信业务收入稳步提升,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47万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7%,增速创十年新高。2021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4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9.5万亿元。

申港证券研报指出,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可以视为整个制造业的咽喉,是产品设计、生产及制造周期的始点,具有最高的技术壁垒。当前,国产研发设计类软件小而弱,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互联网、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数字化对数字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7.1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2%,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1.7%,占GDP比重为32.5%,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想纵深加速发展。

工业互联网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方法论,通过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我国已培育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150家,平台服务的工业企业超160万家,在原材料、消费品等31个工业重点门类广泛部署,覆盖41个国民经济大类。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与5G、数据、人工智能等融合创新更趋活跃,全国开展网络化协同和服务型制造的企业比例分别达到38.8%和29.6%。

六大举措助力我国数字经济做大做强

《报告》指出,当前,国家级各地“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加速落地,数字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增长重要支撑。下一步,围绕技术、产业、应用、市场等六大领域重点发力,通过强化技术引领、推动产业融合、完善数字治理、挖掘数据价值,构筑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报告》表示,在强技术方面,要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针对性地开展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注重原始创新和生态培育。围绕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神经芯片等前沿技术创新,建设省级前沿技术研究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

强产业方面,要推动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补齐产业基础能力短板,聚焦集成电路、基础软件、重大装备等重点领域,加快补齐产业链条上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短板,打造自主可靠的数字产业链供应链。引导上下游企业加强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和一体化协同,推动企业健全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同时,提升产业园区产业聚集水平,以产业园区为载体,面向资源共享、协同制造等重点环节,开发数字化解决方案,培育一批园区数字化转型标杆。

深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报告》表示,面向制造、矿山、能源、交通、物流、医疗等重点行业,全面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培育面向特定行业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发展零工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培育制造业新的增长极。围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求,鼓励大企业、领军企业搭建数字化平台,面向中小企业开放销售数据资源、共享能力,将中小企业纳入大企业创新体系和供应体系,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强治理方面,全面提升数字经济智力水平。《报告》表示,推动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