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补链强链"链长制"助推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07-12 00:00:00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去年以来,工业大省山东大力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通过增强“链主型”企业的带动力,牵引上下游企业精准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一年多来,在有效助力企业抗击疫情、恢复生产的同时,有力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搭建重点产业链“四梁八柱”扬优势补短板

近几年,受百年变局和疫情的叠加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分工格局、运行逻辑、规则体系发生深刻变革,各国纷纷通过加强资源整合和“保护性措施”减少对外依赖,产业链供应链呈现“本地化、区域化、分散化”趋势,产业链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张海波说,山东是工业大省,产业门类全、规模总量大,对稳定全省经济大盘具有重要的“压舱石”作用,同时也是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突破、塑成优势的根基所在。

为着力突破产业链短板和弱项,2021年4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进机制的通知》,配套建立“链主”企业牵头主导、产业链联盟合作、产学研协同推进、要素保障服务等四大机制。

去年以来,山东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9大产业领域的43条产业链,特别是今年优化整合的11条标志性产业链,精准绘制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的“1张图谱”,深入梳理领航龙头企业、重点配套企业、主要特色优势、急需突破短板、协同攻关技术、区域布局优化等“N张清单”,共确定“链主”企业112家、核心配套企业709家,基本理清了重点产业链的“四梁八柱”,明确了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主攻方向。

作为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集成电路产业链、计算机及外设产业链、高端软件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之一,浪潮集团参与组建了山东省信息技术产业联盟、山东省计算机及外设产业联盟和山东软件行业产教联盟。

浪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工作专班联络员孙世国说,为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今年以来,浪潮围绕服务器、云服务、工业互联网、数据等11条产业链组建13个产业子联盟,其中已组建8家,其余5家将在年底前组建完成。

为促进产业集聚,浪潮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产业集聚作用,梳理产业链上下游意向招引企业,积极配合各地吸引有意向的企业落户山东。“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降低原材料、交易费用等成本,提升产业链的协作效率和竞争优势。”孙世国说。

2020年,国内首个开源基金会“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成立。孙世国说,浪潮集团作为主要筹建方之一,将向这个基金会捐赠统一业务建模语言、云溪数据库两个开源项目,以此来主导开源社区建设,吸引全球开源开发者和开发企业参与,打造开放共享、创新活跃的开源技术生态圈。

同时,浪潮积极加强与配套企业的合作,带动关联度高、协同性强的中小企业进入产业链,到2025年将吸引3000多家中小企业进联盟,促进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目前,浪潮服务器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二;最近三年,浪潮累计突破140多项关键技术。到2025年,浪潮将努力助推山东打造4000亿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形成系统完备、互联共生、创新活跃、安全稳定的产业生态。

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山东省工信厅联合市县工信部门,一体化策划产业链重点项目451个,计划总投资6552.5亿元。其中,已完工投产项目119项,完成投资837.7亿元;落地建设阶段项目273项,完成投资1199.4亿元。

其中,山东省工信厅联合有关市,积极推动建设济南比亚迪高功率半导体、德州有研大尺寸硅片、青岛富士康高端封测等一系列集成电路重大项目,以及青岛京东方显示模组等新型显示项目。在这些项目的支撑下,山东“缺芯少屏”现象逐步缓解,产业链延链补链成效明显。

今年1-4月,山东省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642.6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电子制造业增长17.6%,软件业增长17.5%,数据产业增长20%以上,特别是集成电路产量增长22%,高于全国27.4个百分点。

畅通供应链抗击疫情“串珠成链”推动协同发展

今年4月初,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中国重汽集团107辆重卡在江苏连云港宋庄高速口停滞,无法送至连云港,面临亏仓费、客户索赔费等近千万元损失。接到企业诉求后,山东省工信厅迅即与江苏省工信厅、连云港市工信局进行沟通联系,第二天问题就得到解决,保障了产品按期交付。

去年以来,为积极应对国内疫情反复、国际局势不稳等不利因素影响,山东统筹抓好稳定工业经济大盘和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全面助力企业抗击疫情、恢复生产,通过建立工业运行联系服务机制,指导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山东对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进行“一线办公”,千方百计补齐产业链断点,打通供应链堵点,解决资金链难点。截至目前,共有1258家企业纳入省级以上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国家级147家,省级1111家),累计帮助解决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难题2610个。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