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方疫情防控指挥部强有力的统一指挥安排下,无锡的新一轮疫情已趋向平稳。
7月9日上午,无锡本轮首批阳性者6人达到出院标准,顺利解除医学观察出院,出院患者身体状况良好。到7月11日8时,无锡全市已完成第十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共采样467.46万人,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中,市区6板块已连续3天实现社会面阳性感染者零新增。
“与前几次相比,本轮疫情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小,工厂没有停工,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进出口正常。”7月9日晚,无锡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一位工作人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目前物流正常,量价双稳,几乎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7月10日晚,无锡市果多多水蜜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晓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唯一的变化的是,过去很多喜欢到现场采摘带走的一些大客户,因疫情无法到现场,因此同城市的客户就由合作社统一安排了“拼车送”服务。而其他因疫情不能来的散客,也采用了线上下单、线下快递的方式。
那么,在本轮疫情冲击下,无锡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如何保持稳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强调了各种措施,统一了诸多标准,无锡以落实到神经末梢的做法严格执行,保障了百姓生活和企业生产正常。”江苏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无锡中心研究员包卿分析,他在无锡走访的重点区域的超市、菜场等,均保持了高于平日2—3倍的储备量。
疫情下如何保障“两链”稳定?
疫情之下,快速的核酸采样及出结果的能力,不仅可对疫情防控政策的精准化提供支持,更会促使城市经济较快恢复活力,从而避免全域封控带来的负面冲击。
本着这一思路,在2022年“五一”期间,无锡在全域以统一标准规划建设了2634个“采样小屋”。如今,在本轮疫情下,这些采样小屋发挥了疫情防控“哨所”的作用。比如,无锡经开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就宣布从7月9日起,辖区内所有采样小屋将转化为全员核酸检测点投用。
连日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无锡实地调研了位于开发区、社区、公园的三个不同地点的核酸检测小屋,发现这些检测小屋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居民以提供身份证或检测码的方式完成核酸检测,检测时间小于15分钟。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轮疫情进行核酸检测,先由居民从单位或社区领取抗原检测材料,待抗原检测结果阴性,方可到小屋采样。”无锡市卫健委一位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
这一做法是“精准防控”的体现之一,可以将疫情的风险控制在源头和最小范围内。
同时,在核酸检测出结果上,目前无锡全市本地核酸检测能力已达到107.83万管/日,其在建产能43.6万管/日。预计8月中旬全部建成后,无锡全市核酸检测总产能将达到约151万管/日,且已建成方舱医院2个、床位2000张,组建方舱医疗团队500余人。
另外,在应急状态下,无锡各类医疗机构实物动态库存储备量调高至60日运转要求。
上述无锡市卫健委负责人解释,一方面,公安、疾控等一体化作业,可在24小时的黄金处置时间段内快速完成“追阳”;另一方面,急救转运和医疗救治的能力在最短时间内统筹到位,覆盖疫情的“全流程”。比如,几大运营商平台可随时与12345、120、110等并联,瞬间可提高呼叫接通率、满足率。
“从近几年的实践看,关键是中高风险区和集中隔离点被赋黄码人员的就医需求如何满足,这一块的挑战较大。”上述市卫健委负责人进一步表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无锡出台了有关通知,建立保障网络,明确就医流程,加强风险管控,实现了特殊医疗需求的“应保尽保”。
精准防控的目的,在于避免全域封控带来的冲击,从而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居民的正常生活。
比如,水蜜桃是无锡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季节性强、保鲜时间短,当天采摘、包装、运送是为最好。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7月7日,南京海关辖下宜兴海关开启“保鲜通道”,在48小时内完成了一批重达300公斤水蜜桃的出口检疫。而这是宜兴2022年首批出口新鲜水蜜桃,也是首次出口水蜜桃到泰国。
相对于水蜜桃等特色农产品,更加值得关注的是,作为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重镇,无锡的集成电路、生物医疗、新能源、高端装备等产业领域在世界产业链上有重要地位,这对保障中国乃至全球供应链都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供应链和产业链,无锡当地政府与企业下了“苦功夫”。
“我们的想法与指挥部同步,于7月4日启动并执行了连续生产方案,在岗的2000多人第一时间进入封闭管理程序。”华虹宏力执行副总裁、华虹无锡党委副书记倪立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疫情,近几年来企业早就极大强化了供应链管理,在原材料方面进行了提前储备;另一方面,则是企业与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合作,建立了常态化的核酸检测点,确保“一天一检”。
企业所谓的封闭管理,本质上并不复杂,即人员执行严格核酸检测只进不出,上下游产品进出严格消杀,并同时在硬件上确保人的生产生活。比如,华虹只用了1天时间就对洗手间进行了改造,满足了夏天生活的需求。
另有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