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深化广州南沙的粤港澳大湾区平台建设。日前,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明确加快推动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指出,《南沙方案》是推进南沙开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有利于引领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增强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的核心引擎作用,并有利于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重大战略性平台,丰富“一国两制”实践,更好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未来有望形成珠江三角洲全域的科技创新城市群,包括香港、深圳、东莞、广州、中山和珠海,这是一盘构思宏大的棋,南沙如果能够成功按照这个规划开发,则珠江西岸满盘皆活。
澳门博士智库主任邓伟强则指出,南沙的发展仍要在经济规模体量增大、“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对高端资源要素的吸引力加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增强等方面加以完善,相信2025年和2035年两阶段目标能够实现。
从产业到人全面发展
在产业合作与人才引进方面,《南沙方案》将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产业基地以及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
《南沙方案》的印发,让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合作、青年创业以及营商环境等各方面,均迎来进一步地深化。
《南沙方案》提出,到2025年,南沙粤港澳联合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产业合作不断深化,区域创新和产业转化体系初步构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资源加速集聚,成为港澳青年安居乐业的新家园;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基本形成,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绿色智慧节能低碳的园区建设运营模式基本确立,先行启动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到2035年,南沙区域创新和产业转化体系更趋成熟,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明显提升;生产生活环境日臻完善,公共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区域内港澳居民数量显著提升;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在粤港澳大湾区参与国际合作竞争中发挥引领作用,携手港澳建成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成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的重要平台。
具体而言,在产业合作与人才引进方面,《南沙方案》将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产业基地以及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
其中在合作产业基地方面,《南沙方案》在强化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方面提出了许多有力的措施,明确对先行启动区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免征其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港澳税负的部分,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集聚。
而在青年创业就业平台方面,《南沙方案》明确将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纳入当地的创业补贴扶持范围,加强就业配套服务保障,并在住宿公寓、通勤、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推动构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热土。
另外,为了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南沙方案》将通过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提升与港澳金融市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相互衔接水平等方面,来积极探索推动规则机制“软联通”。
此外,《南沙方案》还提出要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明确要研究进一步降低香港专业服务业在内地提供服务的准入门槛,依托广州特别是南沙产业和市场基础,携手港澳不断深化对外经贸合作,推动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
南沙即将腾飞
在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中,南沙也已为深化港澳全面合作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记者了解到,早在今年年初广州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南沙的地位和意义就更为特殊与重大,其中工作安排的内容,已为《南沙方案》的印发做了铺垫。
在2022年的工作安排中,“以南沙为主阵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被单列成章,在九大任务中位列第三位,仅次于“制造业立市”和“科技创新”。这是南沙自获批自贸区7年多以来,首次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分量,其中,更是首次明确“积极争取国家层面出台支持南沙与港澳全面合作实施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中,南沙也已为深化港澳全面合作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202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广州的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区域合作也在纵深推进。加快落实与港澳规则衔接的72个事项,“五乐计划”精准服务港澳台青年。南沙科学城被省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所有18项指标连续两年获评标杆,南沙自贸区43项制度创新成果获全国推广。此外,南沙新区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元。
南沙区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南沙与港澳全面合作也在纵深推进。为此,南沙成立了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设立广州南沙港澳合作促进中心。广东省粤港澳青少年交流促进会正式落地,并成立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法律支援服务中心。高品质打造创享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