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十年磨剑,十年一轮回。每个十年都是历史的沉淀,抽丝剥茧,大道无形。
如果说21世纪初的十年,是金融行业无限高光的黄金年代,那之后的十年,便是走下神坛,褪去光环,返璞归真,回归本源的转折。那些将金融视为产业超级扩张的工具、无风险高利率收益的神话,必将在轮回中重新寻找自我。
当狂热回归理性,方知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过去十年,中国金融市场,有坚守,有探索,有挫折,有成绩,有悲有喜,但当我们回望之时,所见依然是一条向上的曲线。十年不长不短,足够记录。为历史记,21世纪经济报道金融组全力推出《金融十年》系列报道,希望呈现一个波澜壮阔的金融十年。此为开篇。
时间回到10年前。
在前期飞速增长后,2012年末中国广义货币M2已逼近百万亿的关口,M2/GDP的比例也高达180%。与此同时,M2开始走出庙堂,飞入寻常百姓家。坊间经常问:你跑得赢CPI,但跑得赢M2吗?
这背后,是时任央行行长周小川和他领导的中央银行不得不面对的质疑:中国到底有没有货币超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刺激计划,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否过度?
对这些质疑,周小川在多个场合进行了回应。他主要从货币化进程、高储蓄率、间接融资占比高等角度分析中国M2/GDP高居不下的内在逻辑,进而得出中国没有货币超发的结论。这并没有打消疑虑,毕竟当时国内CPI涨幅在4%左右。
不过,此后M2增速开始趋势性下行。但从M2/GDP的比例看,该比例由2012年的180.9%上升至2021年末的208.4%,10年上升了28个百分点。但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以来该比例一直稳定在200%左右,没有明显上升。业内有时也直接用该比率来衡量宏观杠杆率,M2/GDP比例的平稳也意味着宏观杠杆率的稳定。
“我们始终坚持要管好货币总闸门,同时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央行副行长陈雨露今年6月23日在中宣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称,“M2、社融增速始终保持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支持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持续实现了优化组合,也就是较高增长、较低通胀和较多就业的优化组合。”
这一表述背后有数据支撑。记者根据Wind数据显示,2012-2021年间M2年均增速为10.8%。同期GDP、CPI年均增速分别为6.7%、2.1%。在全球高通胀当下,中国当前2%左右的CPI读数使得“不超发货币”的说法颇具信服力。
十年回首看,管好货币总闸门并非易事,需要非同寻常的勇气和镇定:内部需直面地方及行业对总闸门的干扰,外部需在全球大放水的背景下保持克制。相应地,货币政策操作要进行创新:一方面,适应基础货币投放方式的变化;另一方面优化M2的锚定方式,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避免宏观杠杆大幅上升。
争议M2/GDP居高不下
1994年,M2这一指标才在中国推出。当年,中央政府的工作报告在关于当年目标的表述中,没有任何与货币政策相关的内容。但是,在“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小节下却出现了一段重要的表述:要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使人民银行能够有效地调控货币供应量,保持币值稳定。
“货币供应量”这个词也第一次出现在了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几个月后,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明确M0、M1、M2的统计范围。从此,M2这个概念才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货币政策最重要的中间目标。
但直到2009年,M2才开始设定量化数值,当年目标增速是17%,而实际增速超过27%。从此,政府工作报告开始连续设置M2目标增速,一直持续到2017年。这其中,2009年、2010年M2增速尤其高,也就在这两年间M2/GDP的比例迅速上升,两年上升了接近30个百分点,货币超发的质疑声不断。
渣打银行2012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分析称,过去五年中国央行总资产增长了119%,与之对应,中国的M2增长了146%。据其测算,2011年中国新增M2规模全球占比达52%。“周小川不仅是中国央行行长,还是全球的央行行长。”报告称。
对于M2高增长及M2/GDP的高比例,周小川在多个场合进行回应,他提出三个解释逻辑。一是货币化进程加快,即中国处于市场化转轨时期,一些产品从计划经济下的直接实物分配转变为货币化交易,其中土地、房产等的货币化更为突出,因此M2增速比名义GDP增速会略高一些。
现任央行行长易纲也是类似观点。他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发表多篇文章研究中国的货币需求问题,将货币化和通胀预期加入货币需求函数,解释了改革开放过程中为什么M2增速远大于GDP增速与通胀之和。2003年,他还出版了专著《中国货币化进程》一书。
周小川还分析称,通常储蓄率高的国家M2也比较高。同时,间接融资比重比较大的国家,M2往往也会偏高。“中国这两条都占到了,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储蓄率高,其中包括家庭储蓄率也是高的,同时间接融资比重也比较高,大量的储蓄资金走银行,从银行存款变成银行贷款。因此,我国M2的比重是高的。”
总之,当时周小川承认在应对危机时扩大了货币供应量,但M2/GDP的比值仍在正常范围之内。但他也坦陈:“回头看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