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抢单,包你回来!”近日,浙江省县级市海宁喊出的口号和出台的“五大”举措,既落地又显得雄心勃勃。
落地体现在,当地建立了一个由书记、市长挂帅的“出海抢单”战斗联络群,迅速吸引了300多家次企业加入,并提出给予有外贸业务的企业赴外参展或拜访客户50%的机票补助,最高可达50万元。
另外,海宁还出台了帮助企业获得更长期限、前往更多国家的签证,组团包机出行以及提供“包你回来”的备选方案等举措,支撑“包你回来”雄心的同时,也显示出了当地政府希望成为企业坚强后盾的决心。
这些政策对应的是全球经济复苏脆弱、外需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企业对于市场开拓和生存发展的急迫需求。在提振经济的关键时期,多地政府都在想办法帮助企业应对挑战,渡过难关。
抢占先机
“我们希望在其他人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能争取帮企业抢个先机。”海宁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目前是一个关键的窗口期。
一方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正式公布,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原来的“14+7”调整为“7+3”,疫情防控也趋向精准化;另一方面,在防疫不可松懈的情况下,多数地区的企业或许还处于观望或犹豫的状态,而外贸行业即将迎来今年拿订单的重要时期。
据嘉兴海关统计,今年1~5月海宁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302.7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下同)增长25.7%,其中,出口280.3亿元,增长26.9%;进口22.4亿元,增长12.3%。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进口总值分别列全市第1位、第1位、第6位。进出口增速、出口增速、进口增速分别列全市第2位、第1位、第7位。
其中,1~5月海宁市分别出口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114.2亿元、121.6亿元和73.6亿元,分别增长69.8%、3.8%和1.4倍。
上述负责人表示,作为经济外向度较高的县级市,海宁做出口生意的企业最高时接近2000家,出口市场遍及世界各地。经过与企业的沟通和摸底后,他们发现企业当下最主要的挑战还是全球市场需求整体疲软,“不单单是订单转移东南亚的问题”。
“早一个月我们去排摸,企业出海总体意愿不强。从香港入境要在香港隔离7天,返回到内地,还要14+7天,对企业来说多出28天的时间成本。”上述负责人说,现在调整到了“7+3”,企业出去的意愿和主动性越来越强。基于这些需求,海宁第一时间出台了“五大”举措,初衷即帮助企业缓解顾虑。
“就算政府不给机票补贴,我们也很想出去。”长三角地区规模较大的服装纺织外贸企业经理孟卓告诉第一财经,不少商贸订单还是要当面谈成功率才高,除了直接把样品带出去展示,还要通过当面谈判的技巧赢得客户的信任。
除了见客户,外贸人还需要对市场进行实地了解。“做生意不知己知彼怎么行?当地经济到底怎么样?市场流行什么?再具体到某类商品,都需要自己去看。”孟卓表示,大部分外贸人都已经3年“没进市场”了,因此只能做一些基础的产品,没有时尚可言。而基础的东西不可能卖出好的价格,“再不出去实地了解市场,产品的附加值只会越来越低”。
与海宁接壤的海盐县,同样是外向度较高的地区。海盐县商务局副局长陈建军对第一财经表示,海盐的第一大出口产业是以紧固件为主的五金产业,目前订单流失的情况还好,企业主要面临的还是国际市场需求下降以及欧盟反倾销等复杂形势带来的订单挑战,还有国内疫情带给供应链和物流的影响,“完全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
在陈建军看来,海宁喊出的“出海抢单包你回来”展示了政府的姿态,而他们也准备加大相关举措的研究,以支持企业“走出去”。
“不管怎么样,今年我们肯定也会出台类似的举措,比如对企业出海参展或见客户的机票给予补贴支持。”陈建军说,原来海盐县政府每年重点支持的展会目录大约30个,但今年情况特殊,“但凡企业愿意出去,政策就要支持,只要企业有需求,我们就去尽力满足”。
现实挑战
县级政府基于企业需求做出了尽力服务和兜底的承诺,第一时间喊出口号的海宁市政府,并非没有纠结。
“我们的美好愿望和企业的诉求相匹配,但要实现这些,不是几百个字的方案就能解决的,需要领导重视、部门联动、企业支持,做细之又细的工作。”上述海宁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坦言,以“出海抢单”战斗联络群为例,群里的企业各自都有特殊的需求,比如要去哪里,来回机票如何保障,这些都要一一咨询航空公司。除了落地过程中的琐碎细节,企业作为个体在海外的活动轨迹他们并不能全程掌握,万一有特殊情况或者在隔离过程中出现传染,都将面临很大的风险。
与此同时,关于帮助企业获得更长期限、前往更多国家的签证,组团包机出行以及提供“包你回来”的备选方案,县级政府也稍稍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多部门协同和上级的全力支持。
“特别是签证方面是需要上级支持的,比如因商务需要赴亚太经合组织相关国家可申办APEC商务旅行卡等。而前往更多国家的签证,还需要和外国驻华使馆机构去对接。”上述负责人表示。
随着航班陆续恢复增多,机票的整体价格也在下调。孟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