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迎战通胀灰犀牛
时间:2022-07-04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随着全球通胀“高烧不退”,世界主要经济体央行货币政策紧缩压力上升。目前来看,多国央行采取加息措施,不过如何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速放缓两者之间平衡依然是当下的挑战。

国际清算银行(BIS)在年度报告中表示,滞胀风险笼罩全球经济,因为在经济面临进入高通胀新时代的威胁之际,经济增长前景疲软和金融脆弱性加剧同时出现。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美联储已经大幅加息试图控制通货膨胀,但政策效果恐不能立即显现。目前,中国物价稳定得益于积极的保供稳价政策和宏观经济调控,未来也仍面临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各项“稳增长”政策尽快发力是重点。

通胀飙升困扰多国央行

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加息,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央行加息更是加剧了全球货币紧缩预期和汇市异动。

通货膨胀已成为多个国家和经济体面临的首要挑战。5月份,美国、英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分别为8.6%、9%,继续创40年历史新高。欧元区CPI同比涨幅为8.1%,再创纪录。

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4月,全球通胀率达到7.8%,其中EMDE(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通胀高达9.4%,都处于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发达经济体通胀率处于198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谈到全球通胀压力持续加大的原因,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宽松政策和供需结构性失衡推动全球通胀持续上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通胀持续维持在低位,但疫情后形势逐渐发生变化。各国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维持金融系统稳定性,在疫情发生后普遍加大了财政和货币刺激力度,财政货币化倾向不断加剧;地缘政治冲突使全球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乌克兰局势使供需失衡问题进一步恶化,加剧了供应危机,推动能源、粮食和工业金属价格上涨,能源和粮食的价格上涨对其他行业的价格外溢效应将带动各国通胀继续抬升。

在此背景下,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加息,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央行加息更是加剧了全球货币紧缩预期和汇市异动。

6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75个基点到1.5%至1.75%之间,以遏制通胀飙升。据悉,这也是美联储自1994年以来最大加息幅度。

据相关报道,欧洲央行(ECB)表示打算在下个月进行逾11年来的首次加息,以试图控制欧元区飙升的通胀。

美联储为了打压通胀也开始连续大幅加息,使得市场对于美国未来是否会陷入衰退产生了更多担忧。

中金公司指出,通胀给美联储带来重大挑战,如果想要控制通胀,可能需要更激进的货币紧缩,而更紧的货币将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经济衰退概率。一种可能是美联储不得不以经济衰退(“硬着陆”)为代价换取物价稳定,从而再现当年的“沃尔克时刻”,这也意味着海外资本市场调整未结束,股债双杀仍是主旋律。

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联储开启“缩表”,亦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植信投资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带来全球“加息潮”,威胁世界经济增长。3月,美联储进行首次25BP加息,5月加码至50BP,6月再度加码75BP,并开始缩表,计划于2022年末加息至3.4%。美国的通胀水平短期内可能难以回归到美联储的“平均通胀目标制”以下目标,这使得美联储将加码货币政策紧缩力度。然而,美联储正面临两难抉择:为应对高通胀必然要加码收紧货币政策;而紧缩货币政策又会抑制美国经济复苏、冲击金融稳定、加重美国债务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银行下调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2.9%,并警示“滞胀”风险,这已经是世界银行年内第二次下调全年经济增长预测。

同时,世界银行还指出,从历史来看,加息叠加经济放缓对新兴市场造成影响更大,导致资源紧绷和资金外流。多种风险如果同时出现,可能导致幅度更大、时间更长的全球经济放缓。

“稳增长”政策仍有空间

余永定指出,目前人民币在升值,再加上中国有资本管制,汇率也已经相当灵活,中国完全可以执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全球通胀压力加剧,对中国有哪些影响?又该如何应对?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认为,美联储缩表加息对中国的传统影响渠道是资本流向美国和人民币贬值。“2013年的缩表恐慌(TaperTantrum)引起的资本回流、发展中国家汇率贬值、债务危机以及2016年的升息,都是传统渠道的案例。然而此次情况有所不同,人民币目前在升值。再加上中国有资本管制,汇率也已经相当灵活,中国完全可以执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此次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将主要通过美国国内经济增长影响中国出口。在政策工具方面,由于外汇储备是中国的重要战略储备,应当更加侧重用于购买外国商品而不是维持汇率稳定。”他分析。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2022年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下跌0.2%,同比上涨2.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6.4%。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荫凯日前表示,今年以来,全球通胀高位攀升,不少欧美国家CPI同比涨幅创40年来新高。相对而言,我国物价持续运行在合理区间,5月份CPI同比涨幅为2.1%,显著低于其他主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