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收官!20国嘉宾云集第二届ESG全球领导者峰会 世行行长、IMF总裁等倾情奉献"ESG思想盛宴"
时间:2022-07-01 00:00:00来自:中证网字号:T  T

第二届新浪财经·ESG全球领导者峰会于2022年6月28-30日隆重举行,本次峰会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指导,新浪财经和中信出版集团联合主办,峰会主题为“共促全球ESG发展,构建可持续未来”。

在为期近三天的峰会上,135位重磅嘉宾围绕ESG可持续发展议题发表演讲。

峰会首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我们将大力营造有利于ESG发展的政策环境。”

此外,围绕“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机遇挑战”、“ESG协同发展的意义”、“中国企业提升ESG竞争力的创新实践”等议题,世界银行集团行长戴维·马尔帕斯(DavidMalpass)、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Georgieva)、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美国财政部原部长,哈佛大学名誉校长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H.Summers)等50多位重磅嘉宾均发表了主题演讲,并分享各自精彩观点。

新冠、俄乌冲突下可持续发展临挑战

进入2022年,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种迅速蔓延,俄乌冲突引发欧盟能源路线转向,各种因素均为全球可持续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在主旨演讲中,世界银行集团行长戴维·马尔帕斯(DavidMalpass)提到,当前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已经导致部分发展中国家更多地使用煤炭、柴油和重质燃料油。同时,一些国家开始出台各项燃油补贴政策,以缓解燃油价格高企带来的影响。“这会导致财政赤字更加严重,阻碍减少温室气体(GHG)排放的较长期目标的实现。涵盖广泛的补贴扰乱了价格信号,降低了人们提升能源效率和投资更清洁能源的动力。”

马尔帕斯在发言中还特别对中国点赞,他表示作为重要的对外投资者,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具有很大影响力,可以在其借贷和投资过程中,推动国际ESG标准的采纳。

“2021年10月,中国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另外,中国还宣布将加大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绿色和低碳能源的支持。这些都是受欢迎的举措。未来的一项关键举措是,中国的银行在对外投资中采取适用的ESG政策框架。中国还可以承诺提高透明度和环境及社会风险管理标准,采用类似于世界银行集团和其他多边开发银行一样的标准,这样既能帮助投资接受国获得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显著降低中国投资者自身的风险”,马尔帕斯说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Georgieva)特别为本次峰会发来贺信。信中提到,IMF对中国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表示欢迎。她也欢迎中国通过进一步发展绿色债券分类标准、试点新型的信息共享平台、改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环境信息披露等措施来完善绿色金融框架。

在全球适应并准备应对一个更易受到冲击的世界之际,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共同的全球目标应包括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她还提到,越来越多的借款人和投资者一直在寻求将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纳入其财务决策和投资策略。IMF正在与成员国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建立ESG金融工具的适当分类体系。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则重点围绕“如何弥补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缺口”话题进行了分享。他指出,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在中国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这是典型的市场失灵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国家推出了普惠小微贷款政策,要求商业银行增加普惠小微贷款,实际上是要求银行履行社会责任,但要求社会股东都承担社会责任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公共部门发挥作用。

美国财政部原部长、哈佛大学名誉校长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H.Summers)表示,当今世界面临的通货膨胀可能会有很强的持久性,他很担心全球正在走向一种严重滞胀的局面,同时他认为,在未来18个月内,失业率极有可能在某些阶段上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ESG领导者组织论坛联席主席、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则强调,需要把握好ESG发展的三“重”主线:第一,ESG驱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二,ESG发展是制度型开放的重要领域;第三,ESG投资是金融投资体系的重大转型。

他还表示,ESG在发展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说“我做ESG投资”,在ESG投资发展的背后,实际上是我们金融投资体系的重大转型。所以我们ESG投资要看到这种重大转型的需要,也要看到这种转型对我们投资机构所带来的新的要求。

在“ESG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环节中,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总干事马可·兰贝蒂尼(MarcoLambertini)表示,极端天气带来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旱灾带来的极端贫困、人畜共患的疫情使整个世界陷入危机。“这是一场极大的意识转变,或者说是文化革命。自然损害不再只被看作是一个道德或生态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发展、人类健康问题,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安全问题。”

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在演讲中则谈到,近来的新冠疫情和电力、石油、天然气的供应紊乱,在两方面对新加坡产生了不利影响。“在金融方面,很多企业和行业正遭受新冠疫情的冲击,他们一直在挣扎求生,生存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