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美元对日元汇率经历了大幅快速升值,从3月1日的114.9日元/美元,一度触及6月16日的局部高点136.6日元/美元,且日元贬值势头暂无明显缓解迹象。
日元大幅贬值背后是日本央行不断控制日本国债尤其是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曲线。对于目前日元汇率和日债的现状,日本央行的选项十分有限但仍有机会渡过难关。即便如此,此次日本“汇债”困局将会对日本经济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借力:日元贬值的原因和“底气”
日本经济长期趋弱有其自身长期原因,如老龄化、企业制度僵化、创新能力减弱等。
2012年底,时任首相安倍晋三上台后开始推行“三支箭”政策,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重要内容。“三支箭”政策将日本带出了通货紧缩泥潭,但结构性改革却收效甚微。与此同时,日元自2012年开启长期贬值趋势,从75.5日元/美元跌到目前的约135日元/美元。2013年3月,黑田东彦就任日本银行总裁,其扩张政策思路一直延续至今。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日本经济恢复较弱。按不变价格计算,2022年第一季度,日本GDP为135.7万亿日元,较疫情之前的2019年第一季度仍下降了3.1%。若换算成美元,则会因贬值因素再缩水25%。
相比之下,美国经济恢复势头比较强劲。美国就业市场也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消费市场一度火爆。从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角度看,与美国较坚挺的PMI不同,日本PMI一直疲弱,服务业PMI经常受到“紧急事态宣言”扰动,落入50以下的收缩区间。
美日经济周期不同步,货币政策就难以同步,甚至会出现相反的情况。
日本央行执意守住债券市场,至少暂时放弃汇率市场背后的“底气”在哪里?
第一,日本通胀率长期较低,一直距离目标较远。
同样拜经济疲弱所赐,日本通胀迟迟达不到2%的目标。2013年1月,日本央行第一次提出了2%的通胀目标,至今已近10年。这期间的通胀率,除了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之外,其余月份均小于2%,甚至在2016年年中以及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陷入了负值。
低通胀往往意味着需求不足,所以日本央行期望克服低通胀陷阱。日本央行继续实行宽松政策,其本身就可能作为“货币现象”抬升通胀,还可以造成日元贬值,产生“输入型通胀”,进而与刺激经济互相作用。
第二,美日利差扩大会使得日元大幅贬值,从而大幅抬高日本作为资源进口国所可能遭受的损失,不过由于日本经常账户和国际投资头寸结构的特点,日元“适当”贬值能够部分对冲日本的进口损失。
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数据,日本经常账户长年维持顺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日本境外投资净收入常年为正。在2018年和2019年,日本以境外投资净收入为主体的“初次收入”净值与GDP之比分别为3.8%和3.9%。同口径的数据,中国分别为-0.4%和-0.3%,美国则为1.4%和1.2%。
日本能够获得更多的境外投资收入,一是由于拥有较多的对外资产,二是对外负债相对较少。从存量上来看,日本对外资产主要是非日元资产,对外负债中半数以上是日元计价资产。日元贬值过程中,其对外资产的美元价值可以视为不变,而其对外负债的日元价值则会减损,由此完成了一次“违约”。日本的净国际投资头寸与GDP之比会进一步上升,日本净债权国的性质会进一步凸显。日本之外的“日本”会相对更加膨大,未来对日本国内经济的“应援”作用会更加明显。
第三,日本财政部通过金融衍生品对冲日元贬值风险,日本政府部门债务外币计价比重较低。
在本轮日元贬值过程中,日本财政部(财务省)在减持外汇储备。从日本财政部公布的外汇储备数据看,截至2022年4月末,日本财政部共持有13222亿美元外汇储备,1月末则为13859亿美元。在减少的637亿美元外汇储备中,几乎全部由“证券投资”贡献——该项目减少了667亿美元。
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日本官方部门通过减持美国国债去干预外汇市场,反而日本财政部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互换”(swaps)头寸在增加。日本财务省持有的“互换”头寸净值与日美货币汇率走势高度相关,在日元大幅贬值的过程中相关性更高,可见日本财政部对汇率风险有一定准备和经验。
此外,在日本财政部的负债中,外币计价的一年内(到2023年5月末)到期债务为240亿美元,与外汇储备金额相比较小,发生短期急性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不高。
截至6月中旬,日本尚没有出现大规模资本外流的情况。根据日本财务省数据,3月6日~6月11日,外国投资者对日本证券资产增持511亿日元。其中累计增持股票资产1.6万亿日元,累计增持短期债券1.2万亿日元,累计减持中长期债券2.7万亿日元。
可见,在日元快速贬值期间,外国投资者并没有净抛售日元资产,抛售对象主要为中长期债券,这也给日本央行留出了操作的余地。
用力:日本央行在做什么?
3月以来日元急速贬值,直接原因是日本央行出手托底国债尤其是10年期国债价格,试图控制其收益率曲线,使之不超过0.25%的上限。而且在日元已经大幅贬值的背景下,日本央行依旧频繁提出追加购买各期限国债。
那么日本真的在实行意外的宽松政策了吗?实际宽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