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币策从总量发力支持复苏
时间:2022-06-28 00:00:00来自:经济通字号:T  T

《经济通通讯社驻京记者28日北京专电》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接受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专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受疫情和外部冲击等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货币政策将继续从总量上发力,以支持经济复苏。同时会用好支持中小企业和绿色转型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他又说,中国通胀前景较为稳定,保持物价稳定和就业最大化是人行工作重点。

易纲强调,中国利率形成机制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目前定期存款利率约1%至2%,银行贷款利率约4%至5%,同时债券和股票市场较为有效地运行。考虑到通胀水平,可以看出实际利率水平是相当低的,金融市场得以有效配置资源。

易纲认为,中国的货币政策一直是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以实现就业最大化目标。

易纲表示,中国实行的是灵活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汇率制度。与20年前相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约25%,对一篮子货币的名义汇率升值约30%,实际汇率升值幅度更高。

*绿色转型首要维护价格稳定*

绿色转型方面,人行可以在绿色转型中发挥重要和积极作用,对此国际社会已有共识。易纲表示,就货币政策而言,人行首要和最重要的职责是维护价格稳定。但一些央行仍有政策空间,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促进绿色转型。

为促进绿色转型,人民银行去年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个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均为1.75%,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项目提供低成本融资。

易纲介绍,截至今年5月末,人民银行通过两个工具向相关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资金2100多亿元人民币,带动减少碳排放超60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中国年碳排放量的0.6%。截至今年3月,中国绿色贷款馀额已超过18万亿元人民币,增长迅速。中国境内绿色债券馀额约1.3万亿元,在全球位居前列。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