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变奏:两轮疫情对贸易的扰动。从全球看,供应链问题对贸易的挑战从疫情刚暴发时持续至今,但主导因素从2020年全球疫情问题到2022年初的俄乌冲突及中国散发疫情,两次主要事件集中发酵期间,全球商品贸易受到影响,但服务贸易受冲击更大,且不同国家之间分化加剧。从我国看,2020年二季度后,商品出口额迅速反弹,2022年5月出口也有恢复,但两次的复苏涉及的主要产品不同。从商品大类看,第一轮疫情对于资本品、消费品及中间品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拖累,复苏时资本品的恢复速度最快,消费品次之,中间品居后;2022年国内疫情期间,资本品出口为主要拖累,中间品也有所下滑,消费品受影响较小。与货物贸易相比,本轮冲击中我国服务贸易波动更大。
未来我国进出口贸易要重点考虑国内疫后恢复、全球供应链修复、海外经济增速放缓需求减弱、中美关税等四方面因素,预计全年出口和进口金额同比分别回落至7.5%和6.0%。
中长期主旋律:供应链变迁及逆全球化对贸易的影响。疫情和俄乌冲突加剧了逆全球化。从趋势上看,商品贸易在近几年增速有所放缓,且贸易占全球GDP的比重也在降低,我国出口逐渐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与商品贸易不同的是,2008年后,服务贸易在发达市场的提升明显,且发达市场服务贸易大致呈上升趋势,但我国服务贸易占GDP上升态势不明显,我国服务贸易未来有较大发展空间。从未来机会上看,全球供应链变革将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机会,区域贸易将成为短期的增长点之一,区域贸易有望进一步提振中国贸易表现;此外,数字贸易或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数字贸易与传统贸易关键的区别在于贸易方式数字化与贸易对象数字化,不仅涉及商品贸易,更与服务贸易相关。近年,我国数字贸易各细分领域规模逐年扩大、贸易逆差不断收紧、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预计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亮眼音符:关注数字贸易中的细分赛道。数字贸易潜力较强,从大类上大体可以分为数字内容贸易、数字技术贸易及数字流动贸易三大领域,其中数字内容贸易中的游戏,数字技术贸易中的云计算、云服务,数字技术贸易中的社交媒体软件,数据流动贸易中的工业互联网这四个领域建议重点关注。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美国经济下行超预期、海外收紧加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