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正处于转向的重要时期。经济增长在告别高速增长后能否稳定在中高速水平,对今后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旨在解读新近宏观经济政策转向宽松以实现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意义,并分别分析短期和中长期经济政策的重点。今年3月初”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深刻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宏观政策。其中释放的一个重要信息是,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正处于转向的重要时期。事实上,转向从去年底就已开始,体现在近半年来政府的四个重要会议中。第一个会议是去年12月的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二个会议是今年3月初的”两会”;第三个是3月16日的是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的专题会议;第四个为5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
本文为对这四个重要会议关于宏观经济政策演变的解读。
一、政策目标: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2021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出现了三个重要信号:一是提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和“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二是提到“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三是把多年来“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的提法删掉了。
这些信号意味着:1)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将重新定位于稳增长或促增长,前些年将经济增长与经济质量对立起来从而淡化甚至贬低经济增长的社会观念得到纠正;2)宏观经济政策的导向将从前些年的从紧转向从松,或从偏紧转向偏松,中财办副主任韩文秀在解读会议精神时特地提道应“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3)不提“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了,就是放松对宏观杠杆率水平的要求,意味着宏观杠杆率不一定要再降,有需要可续升;其实,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3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就已删掉了“不搞大水漫灌”和“管好货币总闸门”的提法。
今年3月初”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加强了政策转向的基调。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稳增长”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确定今年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即“稳”是第一位的,而且同时还要求“进”。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稳”和以前提了多年的“稳”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在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稳”大多是相对于经济增长的上行压力而言的,目的在于将经济增长速度“稳”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防止经济增长过快导致市场泡沫和增长后劲透支。而现在,“稳”是针对经济增长下行压力的,目的在于将经济增长速度“稳”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防止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过快从而低于当前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速。
这一本质性的差别产生的背景是,经过了四十余年的高速增长期后,我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增速放缓的新发展阶段。经济高速增长时,主要风险是市场泡沫和增长后劲透支,所以要将经济增长速度“稳”下来至可持续水平;而在新发展阶段,主要风险是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放缓过快以至低速,因而要将经济增长速度“稳”上去至潜在增长水平。现阶段或今后20-30年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是中高速,即在4-6%区间(就经济增长速度而言,一般认为,6%以上为高速;4-6%为中高速;2-4%为中低速;2%以下为低速)。所以,今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将经济增长速度“稳”在中高速水平。
1978年到2019年的41年间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年均增长速度高达9.4%。这是人类历史上时间最长、增长速度最高、稳定性最强的经济增长速度,因而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增长奇迹。但从2020年开始,我们就告别了这个高速增长时期,也就是说经济增长速度告别了6%以上的时代。具体来说,2019年经济增长6.1%,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后一年。由于新冠疫情,2020和2021两年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为5.1%。但即使没有新冠疫情,这两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也应该在6%以下,大概在5.5%左右或5.5%至6.0%之间。也就是说无论有没有疫情,中国经济都已告别了高速增长期。
那高速增长期后中高速增长的前景究竟如何?
首先是可能性问题,即经济增长能“稳“在中高速水平吗?对于这一点,从各国的历史经验来看,是有理由担心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历了高速经济增长的4个亚洲经济体,即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为例,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在高速增长期达到了9%左右,但高速期后都没有稳定在4-6%的中高速区间而是很快就放缓到了中低速区间,即2-4%,甚至是低速区间,如日本只有1%左右。因而就一国的经济增长而言,高速增长期后并不一定要经过中高速阶段再到中低速或低速阶段,很有可能直接就进入到中低速或低速阶段。但是,我国将是一个例外;由于历史、文化及地理等各方面的原因,大量研究表明,今后20-20年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中高速水平,因此我国经济增长在高速增长期后应该进入中高速阶段。
第二是必要性的问题,应该看到,高速增长期后实现中高速增长对我国的发展目标来说是必须的和至关重要的。显然,如果今后20-30年我国经济实现不了中高速增长,则我国在2035年人均GDP再翻一番和在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目标就无从实现。从另一角度,要从当前人均GDP1.2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