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专题:我国外部环境变化下的战略应对与未来展望
时间:2022-06-22 00:00:00来自:中信证券字号:T  T

对我国经济的短期思考和长期展望

短期:防控住疫情,就是稳住了经济大盘

疫情并没有伤害我国经济增长的根本要素,只是通过限制人流、物流等带来了扰动冲击。因此,防控住疫情,就是稳住了经济大盘。

“大上海保卫战”之后,预计我国防疫政策会得到进一步优化升级,在此前以“行程码+精准流调”为主要手段,优化为以“大规模核酸筛查+常态化检测”为主要手段。

4月受疫情冲击经济景气明显下行,但5月已经出现恢复势头。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6月1日起上海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政府安排了一揽子稳增长政策,但是疫情限制了政策的发挥。稳住疫情,政策效果亦可得以集中释放。

货币政策工具箱充足,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将在下半年推动社融增速回升。

财政力度明显加大,专项债继续靠前发力。

因城施策,围绕刚需改善性住房需求发力。

其他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包括扩内需、畅循环、中小企业纾困、稳就业等方面。

长期:中国潜在增速水平会逐渐稳住而不是持续下降

历史对比:中国自2010年后经济增速回落较快,目前已经达到4-5%的水平附近,如若继续下降将接近全球平均增速水平。

横向对比:比较各主要国家增加值的绝对量,可以发现,只有中国的经济增长既有增长的趋势,又有周期的特点。

长期增长空间

现在人均GDP的水平还比较低,只要发挥好全产业链和大市场的优势,增速水平还是可以维持较高的

中国城镇化率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对经济增长形成支撑

长期增长潜力:中国未来的全要素生产率会不断提升

创新效率:研发投入强度不断增大,专利申请数目屡创新高

组织效率:依托于中国全产业链的优势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