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一周多时间,北京新一波本土大规模聚集性疫情进入收尾阶段。而上一次,北京控制住疫情花了整整47天。
6月18日0时至24时,北京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新增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6月15日至18日,北京已连续三日无新增社会面病例。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每日新增病例数已连续4天下降,并降至个位数,连续3天无社会面新增病例,天堂超市酒吧聚集性疫情传播链条已基本阻断,疫情形势持续向好,进入收尾阶段。”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18日在北京市疫情防控发布会上如是称。
北京这一波疫情最早发现于6月9日,当日北京新增8名感染者。据北京官方通报,该轮涉天堂超市酒吧聚集性疫情最初三名感染者均来自原有传播链,也即意味着自4月22日开始,北京本土新冠疫情的社会面传播风险一直未扫净。
面对传播迅速、隐匿性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北京自疫情防控之初,便提出“要立足‘四早’要求,严防死守,以快制快,坚决果断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与病毒赛跑。”
北京市航天中心医院检验科副主任何美琳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称,在北京本轮两波的疫情防控中,核酸检测始终是落实“早发现”的关键。而第二波疫情之所以“来势更凶却控制更快”,与核酸检测准确率提升、漏检率下降密不可分。
强监管成效显现
何美琳称,由于需要确保本机构日常诊疗工作的平稳运行,除个别区域中心医院外,北京普通二、三级医疗机构在本轮疫情防控中,承担社会上核酸检测的任务量有限。自4月下旬以来,无论是在区域核酸筛查还是在常态化核酸检测中,第三方检测机构都分担了更多的检测任务。
“所以加强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管,是提高检测质量的关键。”何美琳表示。
据北京卫健委副主任李昂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通报,本轮疫情以来,北京市组织了多轮针对实验室质量安全的飞行检查,特别对于是否存在出具虚假的报告,违规进行多管混检等问题进行了重点检查。
5月下旬,北京金准医学和中同蓝博先后因在核酸检测过程中涉嫌违法犯罪被警方立案侦查,并被吊销执照。据官方通报,这两起案件均和实验室“多管混检”操作有关。
为了提高对核酸检测机构监督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北京建立了市、区两级的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机制,市、区两级的卫生健康部门组织了卫生监督员以及检验、院感、疾控等方面的专家,开展不定期的抽查和专项检查。
何美琳正是一名市卫健委委派对核酸检测实验室进行督导的专家组成员。据她介绍,所谓“飞行”,即指“突击型”考核,每一轮考核重点不同,安排时间也不固定。
具体来看,飞行检查着重于对实验室管理上的检查,包括检测员操作是否规范、管理体系是否健全、人员资质是否合规等。除此之外,北京还会对于承接社会面筛出工作的第三方实验室派遣驻点专家,进行日常监管。驻点专家一般包括4名成员,分别为卫健委方面专家、卫生监督所专家、负责院感和生物安全方面专家。
“我们最近刚刚结束一轮检查。”何美琳称,在今年端午节前,北京完成了对全市各个二三级医疗机构的检查,随后两周,北京又开展了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查,该工作于15日完成。本轮检测中,不仅包含对实验室人员职业资质的飞行检查、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考核,还包括对检测质量的检查。
为了保证考核的准确和客观公允,飞行检查中也会配有除政府官员外的专业人士。据何美琳介绍,每次考核任务中,都会有2~3名相关专家对一个实验室进行考核。在人员资质方面,这些专家均需在二三级医疗机构取得副高以上职称,了解相关生物安全和质量管理流程并拥有一线工作经验。
不过,检查的突击性并不意味着检查可以任意而为。目前,北京市要求各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至少实现检测环节的全流程录像覆盖,录像要求保存至少90天。这意味着,更加高频的监管并不会干扰检测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如果检查时,实验室没有进行实验操作也无碍监管。
“查看录像也可以避免检测当天实验室有所准备。我们通过查看既往录像,可以更准确评测日常工作时,实验室操作是否合规、标准。”何美琳补充称。
为考核实验室的检测质量,避免假阳性、假阴性的发生,北京还在强化室间质评的力度和频次,这就包括对实验室开展盲样测试。和坊间传闻“盲样考核可以偷偷塞样本”不同的是,在利用盲样的质评环节,同样需要遵循标准化的操作流程。
何美琳称,在北京,盲样由北京市临检中心统一配置,在对相关实验室开展质评时,一般会一次放入5个盲样,包括高浓度的阳性样本,处于临界浓度的阳性样本和阴性样本。对于阳性样本,浓度高低和投放数量不会让被考核实验室摸出规律。
“盲样测试”并非是一种新的质评设计。不过,为提高新冠病毒诊疗的准确度,何美琳称,目前北京对承接核酸检测任务的实验室,提出100%的合格率的要求,即只要有1个样本的检测结果与预期不符,就会被市卫建委通报整改,整改结果还需上报市卫健委。
根据北京卫健委通报,自5月下旬至6月9日,北京市、区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