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世界银行在越南首都河内正式发布今年《越南宏观经济更新报告》指出,越南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同比增长10.4%;商品零售和消费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6%、环比增长4.2%。其他国际组织也对今年越南经济的表现肯定有加,如亚洲开发银行预测2022年越南经济增长率为6.5%,2023年达6.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全球经济增长率下调至3.6%的同时,却相信越南经济将强劲增长,2023年有望达到7.2%。越南智库和主流媒体顿感欢欣鼓舞,一致认为这些数字及预测充分展现了越南国内消费需求的强劲复苏。由于今年前5个月,越南出口贸易额超过了同阶段的中国深圳特区,因此还有国际智库的研究人员断言,越南将在未来数年内替代中国沿海,成为全球供应链重要角色。这一观点引发了中国国内经济界的关注,笔者认为有必要就此做些分析。
新兴经济体的成长性
毫无疑问,越南是近年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优等生。本世纪以来,越南以果断的对外开放姿态积极吸引外资、拓展对外贸易渠道,并取得了一批硕果,如对华经贸关系的突飞猛进就是最显著的亮点。中国海关统计显示,2021年中越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为2302亿美元,按美元计价同比增长19.7%,按人民币计价则同比增长12%。中国继续成为越南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场;越南也保持着中国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按国别统计继美国、日本、韩国、德国和澳大利亚之后,中国在全球的第六大贸易伙伴。
越南官方认为,中国市场对于维护越南经济增长水平和供应链的成长性意义重大。其中,越南对华出口金额最多的是手机和零部件,在2021年成为首批对华出口达“百亿美元”级的商品。与此同时,还有多种商品按越方口径实现了“十亿美元”级别的对华出口,特别是果蔬、橡胶、大米、咖啡、木薯甚至茶叶,都达到了这一层级。今年前5个月仍然势头不减,中国市场巨大的消费能力并没因深圳、上海等重要城市疫情干扰而出现对越进口萎缩。
值得关注的另一个亮点是越南与美国的双边贸易额:在2021年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为1110亿美元,较上年增加了210亿美元;美国继续保持着越南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其中,越南对美出口达960亿美元、同比增长24%;越南自美国进口150亿美元,其进口额超过10亿美元的商品有两种,即电脑、电子产品和零件。美国市场订单对越南供应链的成长也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分析显示,越南对美出口额超10亿美元的商品种类多达13个,其中机械设备、纺织品服装和电子零件这三类商品出口额合计超过了100亿美元。今年前5个月,美国继续保持越南第一出口市场地位;越南对其出口467亿美元。
对于越南来说,能同时和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保持着旺盛的贸易往来,无疑是种难得的战略机遇。在东盟成员中,越南也是自由贸易最积极的代表,共参加了15个多边自由贸易的协定。同时,由于越南经济体量和实际的发展中经济初级水平状态,美国以及日本、法国、意大利等西方发达国家,尚没有将越南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因此给予了越南双边贸易上的优惠。目前,只有韩国经济界感受到了越南制造业崛起的压力,认为越南制造的工艺水平和抢占美国市场的爆发力,已经逼近韩国制造并有可能在2030年达到比肩状态。
越南经济的成就,甚至引发了上月达沃斯论坛国际经济学家们的关注。普遍的积极评价是:越南政府采取了贸易振兴国策,并坚持出口导向,对相关主要贸易伙伴市场进行了精确的研判和针对性布局;尤其是在涉外法规认知、涉外行业发展、涉外贸易纠纷的处置方面,越南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发挥了对企业的积极指导作用,如很少出现越南企业被外国政府制裁或实施行业性禁令的案例。在主打出口产品的标准化方面,越南相关行业协会几乎是全盘接受国际标准;尤其是在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工艺上,不断地消化海外新条款。
所以,越南作为东亚地区重要的新兴经济体,其成长性还将得以相应水平的维持。作为中国山水相连的邻国和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的代表国家,越南经济和其供应链的成长性,是值得中国经济界和中国智库关注的。世界银行预测显示:2022年越南外贸额将达到7000亿美元大关并再创新高。IMF则乐观预测:2022年越南经济总量将超过4000亿美元,人均GDP将超过4100美元。这就意味着按目前国际通行标准,越南从2023年开始将会从中低收入国家跨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
越南供应链的局限性
笔者清晰地记得一件往事:1998年10月,当时的越南总理潘文凯访华并预定同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进行双边贸易洽谈。这年9月中越双方智库进行了必要的交流,其中一个当时需要解放思想的议题就是2000年即新世纪头一年双边贸易额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水平。越方相当积极、主动,提出的目标是20亿美元。笔者所参加的研究就是能否达到这个水平,因为当年已经18亿美元(含边贸)规模了,但还是有专家认为缺乏进一步拓展的动力。后来,朱总理等欣然接受了越方提出的目标。而事实上,2000年中越双边经贸额逼近30亿美元,此后每年都超出预计。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作为一个典型的、后发的新兴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