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创意、心气
中国经济从被疫情拖到谷底,正在向上回升。
这种回升,有自然回补的因素,有政策发力的作用,更是因为有无数人,为了生计,千方百计。
上周写《谁在支撑韧性中国的底座?》,采访过广东韶关的一位餐饮行业创业者。那天我问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每天工作几小时”,他回答:“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上班在做单,下班也想着怎么做,还要学习。除了吃饭、睡觉,都在工作,连做梦都在想工作的事。”
瞬间觉得,自己面临的压力简直算不上压力。
这个叫阿立的小伙子今年29岁。前几天他微信我,说在疫情状态下,相比大型餐饮的倒闭,刚需型的小餐饮反而发展得更好更迅速。首先是得益于小餐饮抗风险能力强,其次是目前中国人基本上都实现了“奶茶自由小吃自由”,并渐渐变成了刚需,所以在一些疫情不太严重的地区,很多小餐饮都如雨后春笋般开店。
阿立团队开过茶餐厅、咖啡店和烘焙房。他们的最新尝试是:看看一间月租1500元、只有8个很挤桌位的社区泰国菜小餐饮店,到底可以有多少种玩法。“目前测试了一周,日营业额从100多元增长到2800多元,感触最深的是大家都在说经济下行,谨慎消费,但在衣食住行的一些刚需上是无法不消费的。这同时改变了我们对未来开店的店型的一些想法,未来大部分都应该以‘小船好调头’的形式去做。”
“船小好掉头”,这和现在流行的创业观——去中心化、分布式、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MVP(最小可行性产品)很吻合。创业不是无所不包、一蹴而就,而首先要专注于为某一小群的客户提供足够价值,看自己的新产品是否解决了一个其他产品尚未解决的问题,是否有客户愿意付费。如果最小可行性产品成立,再转向最小适销产品(MMP),真正上路。
精益创业的经典著作《四步创业法》说,验证各种观点是否正确的重要途径就是与真实的客户交流,咨询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然后解释你的产品如何帮助他们解决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客户访谈应该着眼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向受访者推销产品。”
精益创业的一个经典案例,是美国云存储服务提供商Dropbox(多宝箱)的创始人安德鲁·休斯顿。2007年他意识到在不同的设备之间传输和保存个人文件很麻烦,平时可以用U盘,但出个远门或忘带U盘,就无法查看个人文件。于是想到开发一个云盘。他没有在第一时间写代码、开发产品,而是用纸片做了一个视频来讲解,这其实就是最小可行性产品。视频播放后,大家很欢迎,不少人对这个尚未面世的产品表达了付费意愿。看到反馈,他才做出了真正可用的Dropbox。
疫情封控几个月,情绪不可能不受影响,没想到阿立的几句话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世事难料,风雨无常,人生不能把所有希望都押在一家店上。只要自己有手艺,有创意,有顾客喜欢,这家店开不下去,那就再去开新店,做新菜。比手艺、创意更重要的还是心气(《心气不能丢》)。
给古老的东方注入新的能量
最近新东方旗下的东方甄选火了,我向俞敏洪表示祝贺,他回复:“走到哪里算哪里。”
东方甄选刚启动时,我说他代表了可贵的企业家精神。他回复:“哪敢,就是做点应该做的。”
他自己的公众号文章说,做东方甄选很难说是一个战略,事情做成了就是战略,做不成再大的战略也没用,“东方甄选最多就是在摸索一条出路”。
有人说改革开放是“两论”起家,即猫论(“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和摸论(“摸着石头过河”)。强调的都是实践论而不是先验论。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出路都是在市场和实践中探索出来的。
实践出真知。东方甄选之所以大火,偶然中还是有一定必然。
首先,如俞敏洪所说,要坚持做为社会带来好处的事,做对的事;
其次,做的方式要有独特的价值。新东方老师的讲述方式,特别是董宇辉的激情随性演绎,就提供了这样的价值;
最后,还要有点运气。按俞敏洪对团队的要求,是“急事慢做,不急不慢把这个平台做大”,没想到6月10日早上有个网友看了董宇辉的直播,随手截屏了一段近两分钟的视频,转发到朋友圈,一下子形成病毒式传播,当晚进入直播间的网友是平时的N倍。现在进东方甄选直播间的人已经超过了老俞自己的抖音直播间。
坚持用有价值的方式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这是新东方人的精神之一。
前不久一个周六下午,老俞在暴雨来临前走进奥森公园,内心有一种声音在召唤,想去暴雨中狂奔一次。他写道:“在暴雨中,我在无人的路上奔走,任由如注的大雨浇灌我的身体,滋润我的内心。我一边奔跑,一边大笑,一边大笑,又一边大哭。直到暴雨戛然而止,而我也复归于平静。人生也许就是这样,只有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才有资格说我不在乎。”
风雨洗礼,我不在乎。这是新东方人的精神之二。
我的老乡、高途(前身是“跟谁学”)创始人陈向东,也是新东方人,在新东方干过15年,曾担任过新东方执行总裁。2014年离职创办了“跟谁学”。高途市值最高时有380多亿美元,去年7月“双减”,不能再做K12教培,只能裁员,剥离K12,市值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