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加拿大蒙特利尔和多伦多为例,探讨如何打造成功的数字城市样板区
时间:2022-06-15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作为加拿大的两座典型城市,蒙特利尔和多伦多近年来规划了两个全球知名的“数字城市样板区”——“SidewalkToronto”(多伦多未来城)和“QuartierdesSpectacles”(蒙特利尔娱乐区)。前者前期规划声势浩大,却最终胎死腹中;后者获得巨大成功,推动了整个城市数字相关的产业技术的发展。我们分析了两座典型城市的规划落实过程,进而窥探如何打造成功的数字城市样板区。

多伦多未来城位于多伦多市安大略湖东部湖滨地区。2017年,代表政府方的滨水复兴公司(WaterfrontToronto)(下称“滨水复兴”)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城市创新子公司SidewalkLabs(下称“Sidewalk”)宣布合作开发未来城,作为智慧城市的“新技术试验田”,总体规划面积为190英亩(约0.7平方公里)。经过几年的实践,项目遭到了来自市民和专家的广泛批评,加上新冠疫情等因素增加了项目在经济回报上的不确定性,Alphabet于2020年7月宣布终止。

蒙特利尔娱乐区是坐落在蒙特利尔城市东部的一处艺术文化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从2002年提出规划构想,20年间逐渐形成了世界级的文创街区,是蒙特利尔爵士节等主要文化节庆活动的举办场所,为城市提供了将近1万个文化创意相关就业机会(整个城市约400万人)。

两个片区均位于国际大都市的核心区域,规划面积相仿,都提出了依托数字技术的场景化推动科技创新、创造就业、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等宏伟愿景,然而两者在落地过程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数字城市样板区”作为智慧城市的试验田,在各种数字化前沿创新概念的外衣之下,离不开与“人”“地”“钱”“技”等传统要素的关系处理,任何一对关系处理得不够恰当,都会影响到规划概念的实施。

“数字化”&“人”

一方面,不同的数字化主体叠加未必能协调好政府-企业-市民之间的关系。

就多伦多未来城而言,代表政府方的滨水复兴成立于2001年,负责多伦多滨水区域的复兴,包括公共交通、地产开发、棕地修复、水系提升等事务,具体的项目开发由其他公司机构完成。由于政府方往往缺少私营企业的财力和专业技术,通常更多起到协调与合作的作用。代表市场方的Sidewalk是一家通过科技方案来改造城市为目标的公司,包括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降低住房成本、提升交通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等事务。

事实上,北美的科技公司对智慧城市这一理念谋划已久,在纽约和波士顿等城市都开展了一些局部的智慧城市场景应用,如智能传感交通灯、路障感知APP等,但一直缺乏一个全方位应用数字科创技术的“从零开始”的项目。多伦多滨水区域的中区在滨水复兴的主导下,已经更新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美丽景观的标志性项目,然而东区仍然是一片由废弃的工业场地和破旧的停车场组成的空白区域,这使其成为一块理想的“试验场地”,Sidewalk对它的最初构想为“全世界第一个基于互联网建造起来的社区”。

从市民的角度,城市规划是公众事务,主要应由政府和市民参与,必须以公共利益为中心,代表市民的需求。而当城市发展的逻辑主要由一个公司的复杂算法所操控,决策基于公司收集的数据所作出时,市民生活便容易为私人利益所主导。虽然Sidewalk开展了一整年面向社会的公共咨询,但整个城市规划的过程并未在市民层面完全做到透明公开,而与政府之间的协议最终在土地、资金等方面,也有诸多重大分歧。最终,市民反对的呼声越来越大,并成立了名为“Blocksidewalk”的抗议大本营。政府-企业-市民三方目标诉求难以协调,最终导致了规划的流产。

另一方面,数字城市“合伙人”制度也许是凝聚多元力量的有效方式。

蒙特利尔市政府于2003年牵头成立了“PQDS合伙人”(PartenariatduQuartierdesSpectacles),作为一家非营利机构,由85位来自文化、教育和商业等多元领域的成员构成,兼纳了政府与社会的力量。PQDS在项目中既是业主,又是项目管理方,还是场地运营方,负责制定场地中的文化创意公共设施的建设和改造计划,并对开发过程进行经费管理。这样多维度、多环节的深度参与,使得PQDS可以将规划愿景更好地贯穿于项目全程,多重身份也有助于对复杂的项目需求进行统筹协调;但PQDS本身并不进行创意内容的生产,也不会对内容创作进行干涉。例如,在娱乐区中心的艺术广场上,PQDS委托设计了九根特别定制的灯柱,除了常规的街区照明外,还能够让现场表演活动在广场的各个角落发生;同时在灯柱的地下布满光纤,并就近设置整体控制系统。由此,广场的灯光系统兼具高度的控制力和灵活性,让蒙特利尔娱乐区呈现出极致的文化艺术表现力。

由此可见,当今的科技公司越来越热衷于参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并产生了权力不均衡的现象。一方面,有实力的科技公司才有能力开展尖端的数字创新研究;另一方面,政府渴望快速发展当地的数字经济,但政府在其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往往缺乏清晰的认识。这就要求在“人”,也就是组织者和参与者之间形成强大的统筹力量,并保持各方力量的均衡,并对“数字化”的“控制”和“创新”之间划定合理的边界。

“数字化”&“地”

一方面,数字化在推动城市更新过程中要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