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瞩目的美联储,迈出了罕见的一步。
北京时间6月16日凌晨2点,美联储宣布,将政策利率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上调75个基点,从0.75%至1%升至1.5%至1.75%。这是27年来美联储首度一次加息75个基点。
随后的凌晨2点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主持召开了例行的新闻发布会,鲍威尔有意安抚市场称,通胀形势令美联储6月加息75个基点,预计这不会成为常态,并否认会连续多次超大幅度加息。
鲍威尔的话音落地后,美股、美债市场都迎来了强劲反弹,盘中道琼斯指数瞬间拉涨超820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盘中最大涨幅超3.8%,截至当日收盘,标普500指数收涨1.46%;道指涨超300点,涨幅1%;纳指收涨2.5%。
汇率市场也有剧烈波动,离岸人民币大幅飙升,鲍威尔新闻发布会临近结束时,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大涨超800点,一度刷新日高至6.6669元,创出2017年以来最大涨幅。
激进的美联储
全球资本市场掀起“抛售风暴”的背景下,美联储的这一次加息和鲍威尔的最新表态,可谓是全球瞩目。
北京时间6月16日凌晨2点,美联储宣布,将政策利率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从0.75%至1.00%升至1.50%至1.75%。这是沃尔克执掌美联储时1994年11月以来联储最大的单次加息幅度,也是逾27年来联储首度一次加息75个基点。
回顾美联储历史,加息75个基点或更多的次数非常罕见,自1970年代以来的五十二年仅有28次。
至此,美联储已连续三次会议加息,2022年3月、5月分别加息25个基点和50个基点。
其实,对加息的预期,市场已经有所准备。在美联储议息决议公布前,包括摩根大通、野村、高盛、巴克莱、德意志银行等在内的投行都预计,美联储将宣布加息75个基点,这将是1994年以来最大的加息幅度。
市场同样也持类似的态度,根据CME的美联储观察工具,美联储本周加息75个基点至1.50%-1.7%的可能性已高达99%,因此,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几乎已经被市场完全定价。这也是,美股连续暴跌的主要原因。
市场更担忧的是,美联储的激进式加息是否会成为常态。随后的凌晨2点半,鲍威尔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意安抚市场。
鲍威尔称,通胀形势令美联储6月加息75个基点,预计这不会成为常态。通胀预期在上涨,因此这次需要采取激进行动。美联储需要先发制人行动,这样之后有更多选择余地,预计下次利率决议将在单次加息50个基点和加息75个基点之间“二选一”。
鲍威尔的话音落地后,美股、美债都迎来了强劲反弹,盘中道琼斯指数瞬间拉涨超820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盘中最大涨幅超3.8%,截至当日收盘,标普500指数收涨1.46%,道指涨超300点,涨幅1%,纳指收涨2.5%。
热门中概全天强势,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大涨2%,京东和百度涨近3%、阿里巴巴涨2.7%、腾讯ADR涨1.3%、哔哩哔哩大涨4.4%。
美债市场也迎来了强劲反弹,美债收益率大幅下挫。其中,10年期基债收益率日内最深下行近19个基点,失守3.3%,30年期长债收益率最深下行近11个基点,下逼3.32%。
美联储激进加息决议公布后,离岸人民币大幅飙升,涨近360点并升破6.72,鲍威尔新闻发布会临近结束时,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涨超800点,刷新日高至6.6669元。
当晚公布的决议声明显示,在利率决策方面,美联储重申FOMC寻求实现充分就业和长期通胀达到2%的双重目标,委员会预计,通胀将回到2%的长期通胀目标,且劳动力市场将保持强劲。
市场更关心未来
美联储的罕见激进加息,能否在不引发经济衰退的前提下,控制“爆表”的通胀,仍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美股在获得短暂喘息之后,美联储未来的加息、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节奏仍然是市场关心的重点。
从市场定价看,目前业内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6月-9月的三次议息会议上加息累计加息200个点。除了刚刚宣布的加息75个基点,7月最有可能加息75个基点,9月也将加息50个基点。
美联储每季度披露一次的利率点阵图、季度经济展望(SEP)报告,也在6月16日凌晨对外发布,或许可以给与此未来加息,提供一些参考。
相比今年3月发布的上次点阵图,本次美联储决策者的近2年加息预测明显更为激进。
本次所有联储官员都预计,到今年底,政策利率联邦基金利率将升至3.0%以上,另外有16人预计明年利率将处于3.50%以上,其中5人预计利率超过4%,但有一人预计利率会降至3.0%以下,这意味着此人预计明年会降息。
另外,本次会后公布的更新后经济展望数据显示,美联储全线上调政策利率预期水平,其中今年升至3%以上。
相对于加息,市场更担忧的或许是,美联储未来减少资产负债表规模(缩表)的节奏和力度。
5月美联储公布了缩减资产负债表(缩表)的路线,从6月1日起减少债券持仓,最初每月最多减少300亿美元美国国债、175亿美元机构抵押支持证券(MBS),三个月后月度减持最高规模提升一倍。
本次声明未重申上述路线,而是说,将继续按5月公布的缩表路线减持国债、机构债和机构MBS。
当前,市场尚不清楚,美联储缩表将如何影响市场,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动荡。
目前,随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