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增加值五年增幅近30%,"上海制造"如何站稳C位
时间:2022-06-14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6月10日下午,上海华虹集团六千名员工结束了70多天的闭环工作回到家中,恢复日常的工作通勤。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像华虹这样的芯片制造企业一直保持着90%以上的产能。

不只是集成电路领域,上海其余两大先导产业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领域,疫情期间也未停工。5月,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研究院位于上海张江的云从科技在科创板上市……

这背后,作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工业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打响“上海制造”的过程中,过去五年,上海工业增加值从2017年的8303.5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1.07万亿元,累计增幅近30%;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势头更为迅猛,增加值达到3650亿元,年均增幅接近13%。

工业增加值五年增近30%

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指标,工业增加值反映的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2017年,上海的工业增加值为8977.4亿元,较2016年(8045.5亿元)大幅提高11.58%。2018年(9763.5亿元)同比2017年,继续增长8.76%。2021年,上海工业总产值迈入4万亿元台阶;同期,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规模保持全国第一。

除了工业增加值,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营收、在手投资总额3项重要指标也都历史性地首次突破1万亿元。

“近五年上海已经摆脱了工业升级过程中的起伏期,保持持续增长。”赛迪(上海)先进制造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陶传亮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上海最近5年工业和服务业并重发展,2017~2021年的工业增加值增幅为28%,高于此前的5年。

他进一步解释,目前上海的工业层级和质量在稳步提升,2017~2021年的工业增加值增幅为28%,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6.4%,说明工业增加值上万亿台阶,靠的更多的是质而不只是量。“上海集成电路、核心能源装备、船舶海工装备、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在规模和技术上都是全国领先,为国家突破了很多技术难点,在保障国家产业链安全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未来,上海对于制造业的目标,是构建“3+6”新型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

去年7月,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保持与上海城市功能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制造业比重。

关于发展重点,明确了“3+6”,即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六大重点产业——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其中,三大先导产业力争在2019年“上海方案”的基础上实现规模倍增。

陶传亮说,从制造业“十四五”规划可以看出上海更注重产业增加值占比。“十三五”时期制造业占比达到25%,“十四五”提出基本稳定的要求。从重点产业上也可以看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明确提出“张江研发,上海制造”,目的是要保持上海的制造业能级,防止空心化。

他解释道,“3+6”产业中的三大先导产业,就是要引领国家在这三个领域的发展,需要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在六大重点产业里,上海不但继续锻造自己的强产——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也需要布局战略产业——高端装备和民用航空航天,随着能级提升,工业增加值会进一步领先于规模增长。比如,民用航空航天,不仅是国家战略和任务,而且会是上海未来产业增长的新增长点。时尚消费品等toC产业,则会进一步擦亮“上海制造”品牌。

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主要工业行业都实现了正增长,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轻工消费品三大行业合计拉动上海规上工业增长8.1个百分点。

三大产业高地

高端制造业要站稳C位,离不开三大先导产业的支撑。

作为中央交给上海的重大战略任务,三大先导产业是上海发挥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优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抓手。

2021年,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超过1.2万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7000亿元,同比增长20%;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2500亿元,同比增长20%;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2800亿元,同比增长18%。三大先导产业的制造业产值达3255亿元,同比增长18.3%。

目前,上海在建设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创新高地,研究编制了三大产业创新高地建设方案,在全面推进落实。

“三大产业创新高地不但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也为保障全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此前介绍。

作为布局超20年的重点产业,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1/4,去年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2500亿元,增幅为20%。作为全国集成电路全产业链重要基地,上海也是全国70%集成电路化学品原材料进口口岸。

2022年伊始,上海印发了《关于新时期促进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下称《若干政策》)。结合上一轮政策实施情况,以及新时期内外部环境特点,《若干政策》中的支持对象更加聚焦集成电路制造、装备、材料等核心环节和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新兴技术软件等基础领域。

《若干政策》对上海集成电路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