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汇价、出入口、收购╱合并
时间:2022-06-13 00:00:00来自:经济通字号:T  T

《每周华语》全球通胀压力可能持续升温,美企业面对更大力度的加息幅度,不幸供应链至少今年下半年不易有真正的改善,因而,年底前后的业绩不易维持。当然,不少企业╱行业仍是得益者,个大角度看,成本上升停不了,不利企业经营。1970年代,美国三大汽车企业不敌日本汽车同业,以政治影响力推动日圆急升,可惜无针对自身问题,以失败告终。

二战之后,全球GDP的经济主轴由美国、西德及日本组成。国际贸易于二战后全面起步,出入口业必然与汇价水平有关。例如二战之前,1美元兑2日圆。二战日本全败,美元兑日圆水平被定为「360」水平至1970年取消金本位制度。「360」水平,对美国企业出口不太吸引、理想,但二战后,日本由美国管治,「美国化」之下,美国货成为日本入口首选,美企出口不一定因为「360」水平而吃大亏。1950╱1960年,由于韩战及越战等事件,日本自身经济复苏甚快。「360」水平,日圆甚「低」,多少对日本出口业打开生意大门,提升了竞争力,1970╱1985年的15年,三次大石油危机,美汽车三大企业因为「车子大」、「用油多」,出口甚而本土大受打击,美国企业未及转型,但日本汽车业看准时机,推出「车子细」、「用油少」的车子,大量出口美国巿场,售价便宜,因而「360」便成为美大企业焦点。日圆「便宜」乃美战后自身「提出」,有传闻指一位美将军台上有一「圆规」,因而以「360」(度)兑1美元为建议,战后以1美元兑360日圆为汇水水平。但1970年步入汇水自由浮动至今天,惟1980╱1985年大量美元流入美国股巿等等,「油元」不断流入,美股牛巿5年之久,而美元兑马克及兑日圆狂升,更为利好日本出口车于全球的竞争力。美三大企业出口汽车企业及出口商,因而各出招数,例如迫使美国政府于汇巿出手。G3(美国、西德及日本)于1985年于纽约因而建成「PlazaAccord」,美汇须急下挫。消息一出,三大央行及其他大中小央行力沽美元!美元兑日圆在出乎力度之大的干预之下,「一天」下挫十多廿日圆乃成为当年汇市的「常态」。美出口业自然「合皮」,日本出口车自250╱280日圆,不出两年(1985╱1987年)便以150日圆水平左右的汇水出口,成本大增。美汽车业多少得益,而其他出口业亦因为汇价而有更多利润(汇水!赚外币,兑换更多美元)。人为的日圆狂升,1987年见失控,美元下挫,又再下挫之下,1987年年底又见大中小央行入巿干预:狂买美元,_美汇由低位反弹。

美元自1970年代初兑各主要货币自由浮动。「干预」汇巿多少不太成功,因为2008年之后,美汽车业倒闭,反见日本汽车业自1985到2008年,面对日圆自250╱280升至83╱85兑1美元,日本汽车出口业仍成功力压成本及提升竞争力。可见汇水重要,但美三大汽车企业未及真正压缩成本(福利太好了)及提升竞争力,最终在「2008」年的次按冲击,美汽车业便倒下。

由二战前到二战刚结束,日圆兑美元由「2」水平急贬值到「360」水平!1980年代初在250水平徘徊,近日跌回「134」水平,日圆真的很低吗?!企业生存靠自身的竞争力为本。美企业于1970╱1990年承受不了「低」日圆。2022年有别1985年!近廿年巿场大变,又多了中国大巿场,美企可放心一点了。

1980年代,美汽车业面对日本同业的竞争,失去很大的市占率。1980年代的「BusinessWeek」,其中一期封面以「Tora!Tora!Tora!」形容日本攻打「美国汽车市场」。2005╱2010年,GeneralMotor倒闭,员工「三代」接受访问,自然极不「合皮」。「三代」在同一企业「工作」:「好!好!好!」,可惜福利无「封顶」又「无新血」入企业,好事吗?GM的太大、太大:罢工成为「易事」,最终股东及工人「双失」:而日车仍大卖。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