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客户取消了10月份的圣诞节大单,货值超过1亿元,因为他们在越南找到了我们的‘备胎’。”常老板无奈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笔订单占常老板公司业务总量的40%,是他在2017年,从印度厂商那里好不容易抢来的。
常老板的企业在我国沿海的一个民营经济非常发达的城市,是当地服装生产的龙头企业,产品主要是男女内衣,以及2岁以下的婴儿服饰。在服装外贸这一行中,常老板已经做了23年,目前在厂员工2000多名,还有用工人数将近1000人的下游配套企业跟着他“吃饭”。
“我们的海外客户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大型超市,所以总盘子就那么大,不是你的,就是我的。”常老板最近颇为忧心忡忡。
其实这仅是近年来大量国内外贸订单外流东南亚市场的缩影:当前它们面临着供应链受阻、各类成本持续攀升等诸多实际困难。
对此,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明确提出促进外贸货物运输保通保畅等13条政策措施。商务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等27个部门研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采取具体措施,目的是保主体、保订单、保市场、保信心、保履约。
“随着一系列稳外贸政策的发布,当地政府也多次调研,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常老板说,这些都是向好的信号。
迎难而上
常老板自创业以来,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20年开始的全球新冠疫情。对于前面两次大危机,他说,不但没有受到影响,业务量反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据他回忆:1997年时,中国正处在外商投资踊跃的发展时期,那次几乎没有影响;2007年时,原材料价格出现比较大的上涨,一开始也是比较难,尽管当时签署的订单实际已经出现了亏损,但中国企业非常诚信,很好地保证了海外客户的货品供应,到2008年时,这些国外客户就在中国的合作工厂下了更多订单,到了2009年时,由于原材料价格回落等原因,中国企业的获利实际是不少的。以常老板的企业为例,业务量就增长逾20%。
即便是2020年,因我国比较早地控制住了疫情,一些原本在东南亚其他国家生产的订单,流向了中国服装外贸企业,所以“日子还是可以的”。但今年他感到有点悲观,在和同行的交流中,大家普遍认为,这一跌势还未见底。
为某国际服饰品牌做代工的小曹总,也是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小曹总公司建于90年代初,是家族企业,她告诉记者:“近几年我刚逐渐接手,增量不增收的现状让令人压力很大,我意识到必须加快转型速度才行”。
海关总署4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5.8%,相比去年呈显著放缓态势,业内预计二季度增速为8%左右。国家统计局4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4%,环比下降2.1个百分点。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下降至41.6和42.9,环比降幅分别为5.6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显示外贸景气情况进一步走弱。
“现在我们和国际客户已经不谈‘利润’了,只能谈预期‘亏损’多少,即便是明知道会亏损1.5%~2%,我们也愿意接单。”常老板在解释原因时说:它们承接的海外大客户的订单,一般都是单一款式的基本款,就加工难度、对工人的要求来说,都不是太高,外贸企业干起来也比较顺手,所以如果不是亏太多,考虑到一方面搞定一个大客户来之不易,另一方面招到熟练工人也不容易,也只能“硬着头皮”接,如果生产线停了,客户、工人都会跑掉,想要再去找就更加困难。
针对外贸企业遇到生产经营方面的困难,国家近期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保稳定。
尤其是着力帮助外贸企业抓订单拓市场上,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在6月8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提到,现在采取的措施是要优化创新线上办展模式,要打造国别展、专业展、特色展,帮助企业获取更多外贸订单。对中小微企业,鼓励在境内通过线上来与国外的客户进行对口洽谈,把产品运到境外进行线下商品展览。加强线上广交会和跨境电商平台的联动互促,便利企业成交。
金融支持
此外,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也令外贸企业的经营者们有点难以应对。常老板说,近期人民币贬值对外贸企业的确有促进作用,但由于波动剧烈,它们这些海外订单量大的企业,还是有些无助,没有很好地抵御汇兑风险的能力。
常老板们遇到的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5月26日,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关于支持外经贸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的通知》,进一步细化了加快提升外贸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的具体要求,要求完善汇率避险产品服务,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便利性。该《通知》要求,各地人民银行、外汇局分支机构要鼓励银行、担保机构降低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避险成本。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通过专项授信、数据增信、公共保证金等方式,减少企业授信占用和资金占压。
小曹总的公司目前会使用一些金融工具进行锁汇,“因为从接单到出货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这期间要避免汇率波动对经营产生的影响,金融工具可以帮到企业很大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