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头部省份区域排名无变化,部分东部经济大省增速放缓
从GDP总量来看,总量排名变化集中于靠前省份,疫情冲击下上海GDP被安徽反超。一季度GDP超过万亿的省份有11个,其中广东、江苏均超2万亿元,继续领跑全国。与2021年末相比,前六名排位顺序未变,但部分靠前省份排名出现变化。湖北从2021年度排名的第7位下降至第9位,被福建、湖南反超,面对首季度领先优势已超过千亿元的福建,湖北想要在接下来的三个季度追回差距重回第7位压力较大。受3月疫情影响,上海被安徽以337亿元的优势反超,考虑到疫情影响仍在持续,预计二季度上海经济仍将承压。
从GDP增速来看,疫情冲击之下约半数东部经济大省增速不及上年同期两年复合增速。低基数因素影响逐渐弱化,各省份GDP同比增速均回落至8%以下。在疫情与基数因素影响下,约半数省份GDP增速不及2021年同期两年复合增速水平。具体看,疫情影响下吉林一季度GDP增速下降7.9%,是全国唯一增速为负的省份。东部地区过半数省份不及2021年同期两年复合增速水平,其中天津一季度GDP增速仅有0.1%,上海、江苏、浙江、广东较2021年同期两年复合增速水平均回落在1个百分点以上。中部地区整体变化不大,值得一提的是低基数下湖北持续改善,GDP增速水平较2021年同期两年复合增速大幅提高8.58个百分点至6.7%。西部地区经济总体呈较快增长态势,全部省份GDP增速高于全国水平。
东部区域工业生产受疫情冲击较大,中西部省份工业整体稳中向好
约三分之二省份工业增长高于全国水平,东部区域生产受疫情影响较大。东部区域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大,仅有4省工业增速高于全国水平,且一半省份工业增速不及2021年同期两年复合增速水平。中西部18个省份均高于全国工业增速水平。中部地区中,湖北在低基数效应影响下,工业增加值达到9.8%,为2015年以来(不包括2021年)同期的次高水平。西部地区除重庆、宁夏、新疆外其余省份均超过上年同期两年复合增速,这几个省份工业增速不及上年既有基数原因也与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相对较弱有关。疫情扰动东北地区工业生产,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吉林工业增速为负。
投资持续修复但仍不平衡,多省投资增速超过上年同期两年复合增速水平
绝大多数省份投资增速实现正增长,但省份间投资修复的力度仍有所分化。一季度28个省份投资实现正增长,其中22省实现两位数正增长,但省份间投资增速差异依旧较大,增速最快的省份内蒙古(59.6%)与增速最慢的省份吉林(-31.8%)增速相差91.4个百分点。
多数省份投资增速超过2021年同期两年复合增速以及疫情前水平,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整体相对较高。除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天津、上海外,得益于较高的经济韧性,其余东部地区省份投资增速稳步修复,除天津外区域内其他省份均实现正增长,8省投资增速高于上年同期两年复合增速水平。中部6个省份投资均达到两位数增长,西部地区中除贵州、广西和西藏外,其余省份投资增速均较2021年同期两年复合增速和疫情前有所提升,其中内蒙古在基础设施投资超前布局以及资金到位率充足带动下,基建投资增速大幅增长96.7%,带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增长59.6%。
疫情对区域消费产生较大冲击,多省份消费同比负增长
疫情冲击下地区消费受到明显冲击。2022年一季度,31个省份中,仅有16个省份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疫情冲击下青海、上海、天津和吉林消费同比出现负增长。促消费政策加码下江西省消费实现良好开局,位列全国第一。
出口替代弱化下多省份出口走弱,疫情冲击叠加需求低迷多省进口增长放缓
四大区域出口增速均有所放缓,疫情频发地区出口受到明显冲击。一季度,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等四大区域出口较2021年同期实现正增长,不过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增速显著放缓,东部地区相对而言保持了一定韧性。具体来看,绝大多数省份出口增速较2021年增速有所回落,部分省份如云南、广西、贵州、山西和北京等地出口甚至出现负增长。
疫情冲击以及需求低迷背景下多数地区进口增长放缓。一季度四大区域进口增速均较2021年增速放缓,东部地区进口韧性仍存,同比增速保持在两位数,其他地区增速均为个位数;十个省份进口增速为负增长,疫情冲击、基数较低以及需求放缓是这些地区进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