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广州常住人口已接近1900万,人口快速增长带来了财富的持续积累,为广州建设理财和资管中心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广州产业类型丰富,各区不同的产业特色造就了各有侧重的金融发展逻辑。
6月8日,广州宣布启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这将是广州金融创新发展的重要坐标。按照规划,广州将培育以“一城(广州国际金融城)一港(黄埔港鱼珠片区)一湾(南沙明珠湾起步区)”为核心的“广州资管走廊”。
这也透视出广州国际金融城建设发展的一大重要方向,发力跨境理财和资管产业,构筑特色金融发展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广州以“走廊”形态布局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建设,也被认为呼应着广州国际金融城迈向构建国际金融走廊的发展态势。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金融枢纽的关键实践之一,跨境理财和资管产业的发展备受期待。截至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规模已超1.5万亿美元,财富管理需求巨大,这就要求在大湾区推动发展与之相匹配的高水平资管和财富管理行业。
这也是深化穗港澳金融合作、优化大湾区金融资源配置、加强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应有之义。去年9月,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正式启动,不仅为大湾区内地及港澳居民个人跨境投资开辟了新通道,也为大湾区财富管理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广东“十四五”规划也提出,支持广州完善现代金融服务,加快建设国际金融城、南沙国际金融岛等金融高端集聚功能区,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财富管理中心和金融资源配置中心,以显著提升广州的中心城市金融发展能级。广州建设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也相继写入多份重要文件。
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千年商都”如何在跨境理财和资管领域续写财富“新篇章”?
“一城一港一湾”打造资管走廊
广州在推动金融业创新发展方面雄心勃勃。到2025年,广州预计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提至9.5%,金融业总资产突破11万亿元。
这需要广州在重点领域能够实现突破发展。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认为,建设大湾区理财和资管中心就是广州一条重要路径;广东金融学院副校长易行健也表示,广州可借此将大湾区的金融资源整合到一起并进行合理配置,提高资本市场运作效率,构建国际化的金融市场。
实际上,广州建设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拥有雄厚基础。截至2022年3月末,广州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7.57万亿元,同比增长9.3%;全市的住户贷款同比增长10.8%。据胡润百富数据,中国高净值家庭最多的五个城市中,粤港澳大湾区占据三城,其中广州拥有6.9万户。
丁安华认为,广州建设大湾区理财和资管中心是实现粤港澳金融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广州本地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机构快速发展,促进形成丰富的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多元化财富管理生态体系。”
中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广州分行行长冯伯仲认为,通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大湾区核心枢纽城市广州有望迎来四大机遇:一是我国资本市场政策红利将加速金融要素在广州的流动与聚集;二是广州活跃的科技土壤将催生投融资主体的优化与多元;三是区位优势、产业升级、人口流入带动财富需求潜力无限;四是金融生态和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理财和资管中心的发展提供平台。
今年4月,广州对外发布《广州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理财和资管中心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出要加快完善资管组织体系,发展特色理财和资管市场,切实防范化解理财和资管风险,将广州打造成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球的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
随着《方案》面世,大湾区理财和资管中心建设的具体建设路径也浮出水面。《方案》首次提出培育以“一城(广州国际金融城)一港(黄埔港鱼珠片区)一湾(南沙明珠湾起步区)”为核心的“广州资管走廊”,打造各具特色的理财和资管聚集区,形成跨区联动的空间布局。
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将把握跨境理财通等金融创新业务在粤港澳大湾区率先试点契机,加强与香港等国际成熟资产管理市场的规则对接和行业交流,加快完善多层次资产管理组织体系,畅通资金、资产和产业对接链条,聚焦重点区域,大力培育以“一城一港一湾”为核心的“广州资管走廊”,将广州打造成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球的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
广州国际金融城将成关键
当前,广州常住人口已接近1900万,人口快速增长带来了财富的持续积累,为广州建设理财和资管中心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广州产业类型丰富,各区不同的产业特色造就了各有侧重的金融发展逻辑。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邱亿通此前表示,广州将充分发挥各区产业基础优势和政策资源禀赋,以珠江为纽带、横跨珠江两岸,沿着广州发展东进南拓的步伐来实现理财和资管中心的实体化。
从实践来看,“一城一港一湾”的广州资管走廊布局,既考虑了现有的理财资管基础,又可在未来条件成熟时进行经验复制推广。其中,广州国际金融城“显示度”突出。广州国际金融城位于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