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即日起至6月初,公司联合某某医学检测实验室招聘核酸采样员,工作地在北京,每日工作8小时,一日800元~900元,做六休一,做长期薪资可再议,并享受五险一金。”
周军是北京一家劳务派遣公司执行董事。5月中旬,他让公司员工在各大招聘平台上分享了这则招聘信息,紧接着,“公司咨询电话被求职者打爆了,也有谈合作的公司”。
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5月初提出“要在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核酸检测常态化的信号更为明确,包括北京在内的多个人口超千万城市相继进入了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队列。
5月30日至今,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稳中向好,全国新冠本土感染者已经连续6天降至100例以下,但近7日有16个省份报告了本土疫情。
“要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立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快速处置,精准防控,阻断疫情传播。”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6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如是称。
面对更高频次、更大规模的核酸采样、转送、检测任务,核酸采样员、信息录入员、PCR检测员等关联职业,俨然成为当下冷淡就业市场中罕见的紧俏存在。
但这些出于迅速填补工位缺口、扩大检测能力等原因而被招纳的核酸采样、检测人员,往往在工作效率和质量安全控制上,难以和在岗的“老人们”相提并论。
为了提高常态化阶段核酸检测的准确度,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日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链条监管的通知》(下称《通知》)中明确,各地要高度重视核酸样本采集等源头管理,做好核酸采样人员的储备和培训;进一步落实医疗机构管理和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有关规定,严格检测人员审批准入。
检测机构的抢人大战
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激增的采样、检测人员需求,不少检测机构纷纷放宽招聘用人标准,甚至拿出更高薪资和待遇,投身抢人大战。
“早些时候,采样员必须得有护士/护理/医学专业背景,但现在招聘条件放宽了,不过如果满足上述专业背景,待遇从优。”周军告诉第一财经。
根据今年3月的《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采样人员须为医务人员,且应熟练掌握鼻咽和口咽拭子的采集方法,并进行严格的个人防护和感染控制培训。
周军称,随着更高频次、更大规模的区域核酸筛查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持续推进,第三方检测机构已取代公立医院,成为核酸检测的主力军,而这些第三方检测机构往往会将采样人员的招募工作外包给猎头公司。
“但用人标准还是由检测机构先拟定。”周军称,相比之下,规模大的检测机构招募采样人员的标准会更严格,比如上岗人员必须持有护士资格证。
周军的说法得到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佐证。某头部检测机构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优势在于检测,因此一般不会主动承担采样工作,而是交由合作单位统筹。
不过,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非易事。根据《护士条例》,申请护士执业注册的,要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
当全国多地提出建设15分钟核酸“采样圈”后,各地新增的采样点位、采样台、采样小屋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这也意味着需要招纳更多的采样人员。为此,不少地方的官方渠道已放宽了采样人员的准入资质。
比如,根据北京医学会5月24日发布的“北京市核酸采样志愿者招募公告”,可以进行采样工作的人员包括,退休医务人员(65岁以下)、零售药店执业药师、学校校医、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生。这些人员需大专以上学历,以具有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药学、检验、预防医学、医院管理、健康管理和生物医学等相关专业学习或工作经历的人员优先。
相较于采样工作,核酸检测的技术难度更高,资质要求更严。尽管目前国内已拥有15.3万从事核酸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但进入常态化核酸检测阶段后,人员缺口依旧较大,不少检测机构不吝拿出高薪招纳检测人员。
在多个招聘APP上,第一财经记者以求职者身份检索北京地区“PCR检测员”的招聘信息时发现,第三方检测机构给予的月薪一般为1.5万~3.5万元之间(包食宿),每日标准的工作时长为8小时,超出时长可额外增补加班费。其中,绩效工资与实验室检测样本管数挂钩,样本量越多,绩效越高。
在用人标准方面,迪安医学、谱尼测试等机构在招聘时均提到,拥有PCR证书或者检测士证书为硬标准。但也有第三方检测机构称,若同时拥有PCR检测经验和相关专业背景的,也可纳入用人考虑范畴。
所谓PCR上岗证,即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技术培训证,当报名者经省临检中心理论考试和实验培训合格后,即可取得该证书。和检测士考试相比,PCR报名的学历、专业门槛更低,且无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一年的限制。
“检测人员缺口还很大,尤其是这两年,受疫情影响,不少地区都将省级培训延期了。这意味着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