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委联手补贴企业 稳定大学生就业率
时间:2022-06-06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毕业季来临,疫情下的就业问题受到多方关注。

临近毕业之时,北京、上海的高校毕业生因为疫情无法像往年一样,去招聘单位面试和实习,但是这并未影响今年的就业大势。

“从数据上看,今年的就业情况与往年持平,研究生的签约率还有一定的提高。”北京学院路一所高校的就业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现在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考试都推迟了,如果下半年考试能够进行,就业率会进一步提高。”

据了解,202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076万人的新高,在国内外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情况下,促进就业的任务更重。

随着毕业季的来临,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也相继出台。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支持中小微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达到一定数量且符合相关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在安排纾困资金、提供技术改造贷款贴息时予以倾斜。”

研究生就业率提高

“从数据上看没有太大起伏,但是整个签约时间,由于疫情的原因正在推后。”

“与往年最大的不同是,今年研究生就业形势非常好,主要是研究生自己在积极签约就业。”前述高校的就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以往,在毕业答辩之后,研究生会被几家单位同时抢,但是学生自己并不着急,他们会慢慢地挑选。”

但是,今年研究生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他们也意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因此非常关注好的岗位,一旦有机会就会提前签约,这是导致研究生签约率提高的原因。”上述负责人说。

对于本科生就业问题,该负责人表示:“从数据上看没有太大起伏,但是整个签约时间,由于疫情的原因正在推后。”

他还表示:“现在,企业没有办法见到学生,学生也没有办法实习,中等规模以上的企业还是非常注重毕业生的面试的。”

2020年疫情暴发后的两年多来,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

“各单位向毕业生释放了很多就业岗位,我们能感觉到企业也很难,岗位释放速度也有限。”上述负责人表示,“企业各层次的岗位都在向大学生开放。”

因此,他经常对学生们说:“不要因为自己有大学背景,就好高骛远,没有喜欢的岗位就不参与就业,而是要把自己的眼界放下来,期望值要降低。”

此外,与前两年相比,2022届毕业生的学习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2020年毕业的学生,在校园学习了3年半的时间,只有半年是因为疫情在线上课。而2022年的毕业生则在大学期间度过了接近3年的疫情时间。

“由于一直是在线上课,所以理工科的知识,线上学习的效果不及线下课,尤其一些实习也因为疫情而取消,对学生锻炼动手能力是非常不利的。”上述负责人表示,“按照常规情况,我们的毕业生到达岗位后,可以直接上手工作。”

统计时间点推后

由于疫情的原因,相关就业手续正在优化。

按照以往的时间点,教育部门在8月31日会截止就业统计结果。

上述负责人建议:“现在,由于疫情的原因,事业单位考试延后了,有些考试安排在9月和10月,所以,就业统计也应该适当延后。”

据了解,高校的毕业统计系统与教育部门相关联,教育部门可以实时关注到各个高校的就业情况。

由于疫情的原因,相关就业手续正在优化。

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

该《通知》显示,从2023年起,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

受疫情影响,很多工作都在网络上进行,目前高校正在健全高校毕业生网上签约系统。

上述《通知》提出,鼓励受疫情影响地区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实行网上签约。对延迟离校的应届高校毕业生,相应延长报到入职、档案转递、落户办理时限。

多部委联手促就业

养老保险费缓缴期限实施到2022年年底。

稳就业,需要多部委形成合力。前期,人社部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5个特困行业,实施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保费政策,其中养老保险费缓缴期限3个月,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缓缴期限不超过1年。

5月31日,人社部副部长李忠表示,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会保险费单位缴费部分,缓缴期限实施到2022年年底。

此外,“在5个特困行业实施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到受疫情严重冲击、行业内大面积出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其他特困行业,养老保险费缓缴期限实施到2022年年底,工伤、失业保险费缓缴期限不超过一年,原来明确的5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保险费期限相应延长到年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