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田区的顺电商场,部分商品贴出了“补贴15%”的优惠标识。
近期,各地促消费政策纷纷出台,助力经济恢复。5月23日,深圳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围绕汽车、电子产品、家电、信创产品、文体旅游、大宗商品等九大方面提出30条措施。据相关部门预计,将拉动消费约450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发现,和以往发放“消费券”相比,此轮消费补贴规模和力度更大,指向更明确和集中,聚焦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市民在购买或者更新置换的时候,都会享受到相应的实惠。此外,将促消费与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相结合,鼓励加大绿色智能领域消费。
记者在5月底走访了福田区、龙华区多个商圈,发现门店人流活跃,不少电子产品商铺贴出了“返现15%,最高2000元”的活动海报,消费者享受到了“真金白银”的补贴。
实际上,今年以来,深圳市政府密集出台政策“组合拳”,为广大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好。五一前后,深圳启动发放5亿元消费券,截至5月30日,记者在深圳市商务局官网上看到,“端午欢乐购3000万数字人民币红包”仍在派发中。
“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都是深圳的优势产业,体现了促消费与本地产业结构相结合的特点。”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向记者表示,30条措施一方面拉动了消费,另一方面也发挥了产业链带动作用,支持本地企业发展,激活整体经济,对其他城市具有借鉴意义。
以“30条”撬动消费450亿元
本次促消费以汽车、消费电子、家用电器三个方面作为重点,包括新增2万个小汽车指标,购买消费电子和家电按照销售价格15%补贴等。
新能源汽车给予最高1万元/台补贴、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每人最高2000元补贴、保障性住房试点全屋智能家居“拎包入住”……日前,深圳打响了一线城市促消费的“第一枪”,力度大、范围广,引发全社会关注。
5月23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商务局、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六部门联合印发文件,出台促进消费30条措施,为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能。
记者注意到,新能源汽车是此次《措施》中力度最大的,在30条措施中,鼓励汽车消费就占到10条。
根据《措施》,新购置符合条件新能源汽车并在深圳市内上牌的个人消费者,将获得最高不超过1万元/台补贴。同时,新增投放2万个普通小汽车增量指标,通过摇号活动,面向仍在摇号且已参加60期以上的“未中签”申请人进行配置。
电子信息产业是深圳优势产业之一,为扩大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带动企业扩大生产,《措施》提出通过政府支持、企业让利相结合方式,加大电子产品、宽带服务等方面促销力度。
5~8月期间,对消费者购买符合条件的手机、电脑(含平板电脑)、耳机、全屋智能家电等产品,按照销售价格的15%给予补贴,每人累计最高2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措施》提出实施保障性住房“拎包入住”工程,完善保障性住房交付标准,对年内建成、具备条件的保障性住房实施全装修成品交房,配置热水器、空调等基本家居产品,并开展全屋智能家居试点。
随着新冠疫情得到控制,深圳市民对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有了更高期待。借此机会,《措施》中提出,将陆续举办黄金海岸旅游节、红色旅游等系列旅游活动,开展草地音乐节、沙滩音乐节、粤剧周等文化活动。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日前通过媒体透露,政策的出台预计会拉动消费450亿元左右。
线下市场复苏明显
深圳是一个通过“内部移民”建设起来的年轻城市,其消费潜力相当可观。
面对新一轮“政策红包雨”,深圳市民的消费热情如何?5月30日下午,在福田区的几家家电商场里,记者看到店铺在醒目处贴上了补贴促销的海报,再加上“6·18”促销预热,部分热门产品断货、销量倍增。
“‘双11’都很少打85折,像深圳这次最高补贴2000块钱,还是比较难得。”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他正在选一款5000多元的手机,叠加“6·18”促销活动,打完折4000元左右,他打算立刻购买。
现场销售人员吴女士告诉记者,顾客来店里都会询问产品是否参与补贴,目前包括华为、OPPO等多个品牌机型均参与了补贴促销,参与活动的产品均有明确标签,活动采取先消费、后返现的补贴方式。吴女士称,今年的线下销售行情受疫情影响很大,但5月份以来的销售已基本回到3月份疫情封控前水平。
“每天到店看车的客户明显多了,大部分都计划买新能源汽车,也都在关注最近的补贴政策。”龙华区一家4S店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其中一个措施是增加2万个指标名额,主要针对摇了60期以上还没有摇到号的客户,这意味着上牌机会增多,对销售额会有一定激励作用。”
实际上,作为消费发达的一线城市,深圳今年以来的经济增长受疫情影响一度承压。3月中旬,深圳为严控疫情按下了长达一周的“暂停键”。数据显示,深圳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7.34亿元,同比下降1.6%。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