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启后的上海,依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挑战。当务之急是要从“暂停键”切换至“运行键”,要在防住疫情的同时,全力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复市,积极恢复市场运转机制,确保整体经济运行稳定。
疫情冲击,会短期影响经济数据表现,但不可能轻易撼动上海的经济底盘和竞争优势。2500万城市建设者,完备的工业体系,先进的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强大的经济辐射网络……上海经济增长的韧性和长期向好趋势不会改变。
5月29日,围绕落实国家“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上海制定发布了《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包括8个方面、50条政策措施。基于政策分析,可以看到两条清晰主线:一是短期“输血”救急,及时助力企业脱困,让企业更好活下来;二是从中长期考虑,激发企业“造血”功能,不透支未来,让市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市场活起来的根本,是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则。从长远计,在上海全面促进经济恢复过程中,根本取向还是要减少行政过多干预经济活动。
近日之上海,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倏忽伫立于6月,重启、回归成为关键热词,人们期待火热的夏日尽快消融疫情的阴霾,复还上海一片缤纷原色。
3月以来,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上海按下“暂停键”,让作为“经济之都”的上海一度暗淡无光。上海市统计局日前公布4月份全市部分经济数据,投资、消费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就工业看,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86.17亿元,比去年同月下降61.5%;固定资产投资方面,1-4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下降11.3%;社会消费品零售方面,1-4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99.2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2%。
5月份上海经济数据尚未公布,但意料之中会延续4月的表现。引人关注的是,6月之后,上海经济能否恢复如常?能否再度焕发生机活力、重返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舞台中央?毫无疑问,不确定性挑战仍然存在,迫切须要我们正确把握、积极应对以探寻具有确定性的答案。
1仍须直面不确定性挑战
毋庸讳言,重启后的上海,依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挑战。上海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数据显示,截至6月1日晚12时,本市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平均用电强度反弹式增长,已恢复到3月上旬的73%,为去年同期的62%,其中大型公共建筑已恢复到3月上旬的72%,机关办公建筑恢复到3月上旬的91%。如果全面复工复产能够顺利推进,按照6月1日复工首日恢复的进度推论,上海很快就可以回到常态化防控时的经济运行区间。所以,有效防住疫情,依然是须要筑牢的底线。
另一方面,经济运行受疫情冲击的后遗症,会在全面复工复产复市初期集中暴发出来,各项基础设施、组织体系和市场主体势必会经受强大的压力测试,在相对严格的复工复产条件下,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运营成本会普遍增加,可能带来无法承受之重。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又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主体和居民消费预期的不稳定性。
本轮疫情对上海经济运行的冲击还带来了特别大的负面溢出效应。有观点认为,上海可能会“失去中国经济第一城的地位”;也有观点认为,当前疫情导致的上海经济严重下挫或将成为“时代的分水岭”,担忧上海是否还能再继续引领中国经济走向新的辉煌。
上海经济,如何重拾往日荣光,成为一个绕不过的现实议题。当务之急是要从“暂停键”切换至“运行键”,要在防住疫情的同时,全力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复市,积极恢复市场运转机制,确保整体经济运行稳定。有关部门在继续采取严格措施的同时,应寻求避免进一步损害经济,要想方设法尽最大努力把疫情耽误的时间、造成的损失抢回来,勠力同心打好打赢上海经济保卫战。
2上海经济底盘基础牢靠
上海经济之于全国的意义,不言而喻。上海是中国最开放的城市之一,对外贸易占全国1/5,外商直接投资占比14%。2020年,上海出口额为5420亿美元,高于韩国和法国。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经济、工业、金融、外贸、航运中心城市。2021年,上海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2万亿元,位居国内所有城市之首;2021年,上海净上缴中央财政税收9294亿元,占当年整个中央转移支付总资金的1/10。
在总量优势之外,经济的结构性数据更能彰显上海的内涵性竞争力:作为中国第一大人口城市,上海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2年蝉联世界第一,2021年占全国总吞吐量近17%;2020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中,创新药获批上市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3;上海引进外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第一;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了全国约1/3的人才;202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总市值居全球第三,是深交所的1.3倍;全国约1/3的进口汽车、钻石、葡萄酒、乳品,约1/2的进口化妆品、医药品、医疗器械,超过60%的进口服饰,70%以上的进口手表等,都是经由上海口岸转发到全国消费者手中。
从全球影响力角度看,上海稳居第一方阵:2021年《全球城市500强》排行榜上,上海排第9,香港第10;2022年3月,全球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指数(GFCI)显示,上海排第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