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硕良言》近日社会对会计界较为关注及炽热讨论的话题,相信就是香港会计师公会(HKICPA,简称:公会)未能与美国的U.S.InternationalQualificationsAppraisalBoard(IQAB)就会计师资格互认协议续期讨论未能达成共识,最终导致港美会计师互认协议无法延续。
公会早于2011年与IQAB签订首份互认协议中经已订明,IQAB会员需要在香港具备一年香港工作经验,才能成为本港执业会计师,否则只能成为公会普通会员。然而,公会与IQAB在2019年互认协议续期讨论时,IQAB突然单方面提出希望以美国的工作经验全面取代香港的工作经验,最终导致谈判破裂,令互认协议无法延续。
公会作为全球会计联盟(TheGlobalAccountingAlliance(GAA))的成员之一,公会与GAA成员及其他海外会计师注册机构签订互认协议时,双方均会要求所属会计师,必须在对方当地具备一定的本地工作经验,才能在当地正式注册执业,在2011年与IQAB签订的协议亦已具备该要求。而要求海外认可会计师在本地具备一年工作经验,才能正式在当地注册执业,是确保海外认可会计师熟悉及了解香港经济、营商环境、法规及准则的必须条件。
因此,对于公会未能与IQAB达成共识,延续双方互认协议一事,笔者是支持及认同公会的专业决定;并且对IQAB在2019年的讨论上突然单方面要求改变有关规定,导致双方互认协议无法延续一事感到遗憾。
今次港美会计师资格互认协议未能延续,本应只是港美两地会计注册机构对该要求出现分歧所致,然而,坊间却有不少「有心人」借题发挥,散播一些不实讯息,藉此贬低香港会计专业、贬低公会,更贬低香港的财金地位。笔者作为会计界在立法会的代表,必须作出回应,厘清事实真相。
坊间上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士散播阴谋论指,IQAB不与公会延续互认协议,是IQAB认为公会的注册及规管会计师的权力,即将转移至财务汇报局(即是日后的会计及财务汇报局,简称:会财局),公会将「无权」与其他海外会计注册机构签订互认协议;更有一些人「预言」,现时与公会签订互认协议的海外会计师注册机构会陆续「跳船」,不再与公会延续互认协议。
在去年当局提出《2021年财务汇报局(修订)条例草案》中列明,会财局在日后接管注册及规管会计师权力后,将会「监督」公会与其他海外会计师注册机构签订及执行互认协议;这代表香港会计师与其他海外会计师注册机构签订及执行互认协议的具体工作,依然是由公会「全权」负责,会财局只负起「监督」作用。由此可见,根本不会出现公会「无权」与其他海外会计师注册机构签订互认协议的情况。现时公会与GAA成员及其他海外会计师注册机构签订之互认协议均继续生效。
就公会能够抵抗IQAB的压力,坚守有关原则,守护业界的专业,确实应给予掌声,而笔者认为,今次事件最终受损的一定不会是公会或者香港会计专业。
公会作为GAA的成员,本身与国际会计业界有著紧密的联系,而公会现时亦与英国、澳洲、加拿大等十多个海外会计注册机构已签订互认协议。因此,公会与IQAB未能延续互认协议,对香港会计业与的国际会计业界的联系,以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根本没有太大的影响。
至于有报导指,公会未能与IQAB延续互认协议,可能会导致香港会计师进行审计的工作审计底稿未必获美国监管机构承认,就此,笔者亦需要作出澄清,现时美国监管机构PCAOB未能审查香港会计师对美国上市公司进行审计的工作,涉及其他政策考虑;与IQAB及公会是否有互认协议并无任何关系。
笔者相信即使公会未能与IQAB延续互认协议,对香港会计业与国际同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与及香港会计业的国际声望,均不会有明显的影响,并相信公会、财务汇报局等组织机构将采取措施,尽可能减低今次事件对业界带来的影响和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