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缩表正式开启 中国市场会受哪些影响
时间:2022-06-02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美联储6月1日开启缩表,每月减持475亿美元国债和M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并将在3个月后提高缩表上限至每月950亿美元。“量化紧缩”影响金融市场,隔夜美股收跌,结束了“三连涨”。

在过去的一个月,全球经历了疯狂的“卖在5月”——美国纳斯达克指数跌近30%,新兴市场股债遭遇国际资金抛售,上证综指尽管5月反弹,但仍较去年底跌近12%。全球股市市值自去年底的峰值120万亿美元到5月低点已蒸发20万亿美元,自疫情暴发以来市值增幅中的2/3蒸发殆尽。但目前全球通胀高企,国际油价再度逼近每桶120美元大关,全球央行的紧缩之路才刚刚开始,交易员纷纷系紧安全带。

不同于美联储加息缩表,中国货币政策仍稳中趋松。受益于政策持续发力,接受记者采访的机构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大概率5月见底,6月向上。在二季度盈利下修基本完成后,中国资本市场亦可能迎来转机。

美联储紧缩进程才刚开始

一般而言,在经济活跃的背景下,加息对市场的影响有限,尤其是美联储目前0.75%~1%的利率水平距离2%的中性利率仍相去甚远。缩表可能才是对市场真正的考验。

外界预计,美联储将在6月、7月再分别加息50BP(基点),6月到今年年底前累计加息150~200BP。上周,美股之所以出现了超6%的熊市反弹,背后是市场对美联储预期的微调。

机构认为,在7月加息到接近2%的中性利率后,美联储将在9月重新审视未来加息的幅度。毕竟一季度美国GDP意外收缩1.4%,而上周GDP增速被进一步下修至-1.5%,这加剧了对于滞胀的担忧。但就在过去的24小时中,希望破灭,导致本周二美股再度下跌。

“美联储官员沃勒表示,在看到通胀回落至接近2%的目标之前,不会排除加息50BP这一选项。与此同时,在美国夏季驾驶季启动且中国全面复工之际,欧盟同意禁止俄罗斯海运进口石油,原油价格应声升穿119美元/桶一线,为近三个月来最高水平。居高不下的通胀很难令美联储转向。”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西卡摩尔(TonySycamore)对记者表示。

除了激进的加息,缩表可能再度加剧市场波动,毕竟此次缩表的速度是2018年时的两倍多。根据富国投资机构的计算,到2023年底,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可能会缩减近1.5万亿美元,降至7.5万亿美元左右。这可能相当于75~100BP的加息幅度,而届时联邦基金利率预计将在3.25%~3.5%左右。

2018年,美联储缩表过快,一度导致市场抛售。也有一种观点认为,2021年7月,FOMC(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了一种新的货币政策实施工具——常备回购流动性便利工具(SRF),这可能会在市场缺乏流动性时发挥作用,缓冲缩表的冲击。目前SRF的抵押品是美国国债、机构债务和MBS。美联储通过提供SRF,每天提供隔夜回购,向市场继续借出美元,提供额外的美元流动性。

油价高企仍是最大风险之一

通胀一日不见顶,美联储等全球央行就很难停止紧缩,市场也将持续波动。油价是决定通胀的关键变量。

“近期油价创新高至119美元/桶,通胀压力继续上升,将会压制全球股市和风险情绪。”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称。

当地时间5月30日晚,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欧盟已就对俄实施石油禁运达成共识,“将立即覆盖三分之二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

欧盟高度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在2021年,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占欧盟总需求的比例超过40%,原油及其产品占比27%,煤炭占比46%。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加强了对俄制裁,导致其能源供应中断的风险增加。欧盟计划到今年冬天可以降低700亿立方米的俄天然气进口。

“增加其他地区的进口以及降低终端需求,是欧盟降低对俄能源依赖最快的方法。但是,欧盟短期内降低对俄天然气依赖的方法有限。因此,欧盟在5月18日推出了REPowerEU方案,其中涉及2100亿欧元的额外投资规模,用于在2027年结束对俄能源供应的依赖以及加速欧盟能源转型的步伐。”中银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策略主管傅晓告诉记者。

不过,摆脱能源依赖并不容易,尤其是原油供给本身就处于紧张的状态,目前市场上又传出油价将攀升至每桶150美元甚至200美元的呼声。

“从6月1日起,上海全市进入全面复工复产,市场对中国石油需求的恢复信心增强。供应端,欧盟努力推进达成俄油禁令的制裁,同时,OPEC+可能会坚持既定增产计划不变,供应紧张情况仍在继续。”西卡摩尔表示,油价仍具备上行动能。

刺激政策实效是中国市场的关键

随着中美货币政策进一步背道而驰,中美利差倒挂的程度可能加深。目前,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8%附近,而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则达到了2.86%,5月一度突破3.1%,后续可能仍将上行。

在美联储加息缩表背景下,国际资金可能持续从新兴市场流出。从今年2月开始,境外投资者便持续减持人民币债券。到4月底,累计减持近3000亿元。这主要受到一系列因素驱动,包括:外汇损失(人民币贬值),对久期和套息的预期持续减弱等。

不过,巴克莱中国宏观、外汇策略师张蒙对记者表示:“预计这一流出速度不会一直在下半年持续,因为大部分的存量反映了储备管理机构、主权财富基金和被动指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