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何解?年内LPR或再度调降
时间:2022-06-01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此次通知还提出,加大金融机构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

稳经济“33条”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期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随后相关部门针对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密集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细则。5月31日,国务院对外发布了《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部署了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稳投资促消费等政策、保粮食能源安全政策、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保基本民生政策等六个方面33项政策措施。

国务院5月31日对外公布《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一揽子政策包括六个方面33项措施,其中一个方面为货币金融,包含5项措施。

这5项措施分别为:鼓励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继续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提高资本市场融资效率,加大金融机构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

其中,“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引起市场人士的广泛关注。去年12月以来,一年期LPR、5年期以上LPR分别调降15BP、20BP,当前报价分别为3.7%、4.45%。在前述要求下,市场认为年内LPR仍有调降的可能,尤其是5年期以上LPR。

年内LPR或再度调降

经过三年多的持续推进,LPR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效:LPR已经成为银行贷款利率的定价基准,金融机构绝大部分新发放贷款已将LPR作为基准定价,即“企业贷款利率=LPR报价+点差”。换言之,LPR成为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的决定性因素。

在去年12月、今年1月LPR调降后,贷款利率下降明显。央行数据显示,1-4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39%,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保持在有统计记录以来的低位。

此次通知称,在用好前期降准资金、扩大信贷投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效能,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下降效果传导至贷款端,继续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对此,一种理解是4月存款利率改革带动5月LPR下降,后续要将这一结果传导至贷款端,继续推动贷款利率下降。此前,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2年5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7%,5年期以上LPR为4.45%。相比上月,1年期LPR保持不变,但5年期以上LPR下降15BP。

虽然5月MLF未变,但5年期LPR下降,其原因在于银行资金成本显著改善。其中,4月25日降准落地,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65亿元。更重要的是存款成本降低。

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22年4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报告还提出,新机制建立后,工农中建交邮储等国有银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均已于4月下旬下调了其1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部分地方法人机构也相应做出下调。根据最新调研数据,4月最后一周(4月25日-5月1日),全国金融机构新发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37%,较前一周下降10个基点。

根据银行贷款利率调整机制,此次5年期以上LPR下降后,中长期贷款利率尤其是按揭贷款利率将迎来下调。光大证券首席金融业分析师王一峰表示,5年期以上LPR调降信号意义强烈,旨在降低居民债务负担,刺激固定资产投资,恢复购房和消费需求。

另一种理解是后续LPR仍有调降可能,进而推动贷款利率下降。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本轮疫情高峰已经过去,而稳增长的政策高峰正在到来,可通过降准降息更大幅度地引导贷款利率下调,尽快推动各项贷款余额增速由降转升,进而为下半年经济复苏创造条件。

王一峰表示,存量近40万亿元按揭中约有3/4为2017年之后发放的,超过九成为首套刚需,所执行贷款利率在5.5%左右,这部分高利率贷款加大了居民债务负担。在按揭贷款定价调整过程中,在市场化供求力量驱动下的利率点差调整幅度会相对更大,不排除后续5年期LPR报价下调的可能。

数据显示,5月20日1年期LPR为3.7%,相比2019年8月下降55BP;5年期以上LPR为4.45%,相比2019年8月下降40BP,前者大于后者。在此影响下,个人住房贷款利率高于一般贷款利率。

加大对小微、基建的支持力度

此次通知还提出,加大金融机构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要优化贷款结构,投放更多更长期限贷款;鼓励保险公司等发挥长期资金优势,加大对水利、水运、公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

自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投资”后,基建投资一直在加码。如3月29日召开的国常会指出,今年再开工一批已纳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