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制造业PMI指数为49.6%,较上月上行2.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7.8%,较上月上行5.9个百分点,对此我们认为:
疫情拖累减弱,经济进入疫后修复期。5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皆实现触底反弹,非制造业PMI由于受疫情冲击更加明显,因此反弹力度也更大。拆分制造业PMI来看,生产和新订单的增加是PMI的主要拉动,同时,供应商配送时间有所缩短。具体而言:
供需:产需两端皆有所恢复,生产改善略强于需求。
库存:产成品由被动补库存转为主动去库存,采购指数有所回升。
外需:新出口订单触底反弹,但外需改善慢于内需。
供应链:供应商配送时间有所缩短,但绝对值仍位于历史低位。
分行业而言,防疫相关行业继续表现强劲,制造业中化工、汽车疫后修复明显,服务业中餐饮和交运反弹较为明显。
从制造业而言,与防疫保供相关的行业,比如农副食品加工业、医药制造的PMI继续维持在高位,并且表现出明显超季节性。从边际变化来看,5月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汽车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PMI较上月明显改善,并且皆位于扩张区间。
从服务业来看,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及仓储、餐饮行业在5月出现明显反弹,但仍低于临界值。房地产业、住宿业的PMI也有一定回升,但是房屋建筑业PMI继续下滑。
虽然经济有所修复,但相较疫情前水平仍有差距,政策发力持续。5月PMI数据虽然触底回升但是整体仍然位于50以下,这意味着经济尚未重回扩张区间。这与我们在《宏观&交运大数据系列周报》中跟踪的高频数据自4月底以来有所改善,但生产和基建开工数据改善较为缓慢相吻合。在经济面临较大压力的背景下,相关“稳增长”政策或持续发力出台,近期国务院会议部署33项稳增长措施及督促地方政府尽快落实也体现了这点。我们在此前LPR降息解读电话会中曾强调,经济的波动和政策的对冲本质是一个削峰填谷的过程。当前市场对于基本面和政策面最悲观的阶段已过去,但V型回升可能也为时过早,后续市场可能会是先反弹、震荡一段时间之后,再趋势向上。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风险,疫情不确定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