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做饭赶上居家隔离,预制菜帮忙解决一日三餐;情人节、“5·20”示爱节等关键节日,线上购买鲜花带来更多的送礼选择;工作忙,没时间去健身房,打开直播便能随时跟练……越来越多的新兴消费方式和新鲜事物,正在满足消费者更加多样性的需求。
实际上,当下社会环境的变化,致使消费环境正发生着改变,同时催生出了更多新的消费需求。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需求的衍生也倒逼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模式和新鲜事物,也影响着经营者们的营销和渠道布局。预制菜、线上鲜花、近郊露营、“云”健身等新鲜事物应运而生。
新消费的火热也带动了资本的热情。易观分析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包括餐饮、食品、酒水饮料等八大行业新消费融资事件数量共726例,同期全行业融资事件数量共8045例,新消费投融资占比达9.02%,为近年占比最高。
零售电商行业专家、北京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新消费火热主要有两个原因推动,一方面是如今线下经营有压力,所以很多服务都转向线上;另一方面,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消费者更注重健康和美好生活,相应产品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而在这背后,消费环境和消费需求是始终变化的,如何在经营过程中贴合消费者需求,是资本和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新消费需求不断
2021年,全国社会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2%,增速明显高于线下消费。
实际上,消费者的生活需求,正在被由新技术、线上线下融合所产生的新消费模式、业态包围着。而多样的需求,也促进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当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因工作等原因无法去超市、市场购物,进而出现了盒马、美团买菜、叮咚买菜等线上APP给消费者带来生活物资;疫情防控之下不能出门旅游,近郊露营产品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居家办公无法走进健身房,线上“云”健身应运而生并持续火热;咖啡门店走到线上,纷纷推出外卖咖啡、包装咖啡等。
隔三差五在微博上晒出各种预包装咖啡、鲜花以及美食,已经成为张小姐最近一段时间的生活乐趣。“自从居家办公,我觉得咖啡和鲜花是必不可少的。我是一个人住,花能够让我的办公区没有那么沉闷,也能调节一下自己的心情。重要的是现在买花不用去花店,各种小程序、线上买菜平台、线上购物平台等都能买到,价格也很便宜。自从我减少点外卖后发现,其实预包装咖啡和预制菜真的不错,实惠方便。居家办公,一包咖啡和一个电饭锅就能满足日常需求。再加上鲜花调节调节气氛,其实还挺有格调的。”张小姐说。
而在这背后是消费者需求的转变。食品营销专家于润洁认为,在显性的消费场景变化背后,其共同点是消费者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方面的转变。
“疫情导致的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使消费者超越了产品的功能性利益消费,更加重视情感利益、自我表达利益和社会利益等方面的需求。线上鲜花业务、预制菜等家庭消费的旺盛,背后是家庭观念的增强和对家庭成员爱的表达。露营的兴起,反映的则是重新建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自我表达,以及重归大自然的生活方式的兴起。”于润洁表示。
记者观察发现,近年兴起的例如线上买菜、“云”健身、线上鲜花业务等等,都与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有关,互联网在其中承担了重要角色。
例如“云”健身,与以往不同的是,不管是减肥还是健身,消费者购买教练服务都是在实体门店当中,不过在“云”健身模式下,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记者在某减肥机构了解到,他们正通过线上免费直播,带领直播间的观众一起减肥健身,同时引流“线上减肥营”,将学员与教练、营养师等服务人员组建群聊,每日在线上监督指导学员的饮食、运动,以实现帮助学员减肥、健身的目的。费用相较于线下减肥营要便宜,分不同的课时,价格在几千到上万元不等。
庄帅认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是很健全的,速度快,用户规模大,所以创新的社交、供给、产品都在影响着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消费心理的变化,短视频、小程序、同城零售等创新模式,都是与消费习惯、生活方式的变化相关联的。”
而随着新消费走上风口,部分产业的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例如预制菜,曾经以供应餐饮企业等2B方向为主,如今在逐步转向2C端,市场规模正在激增。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19~2021年,我国预制菜的市场规模从2445亿元增加至3459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18.94亿元,预计到2026年,我国预制菜的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达到1.07万亿元。
资本也在瞄准着新消费领域,2021年,全年包括餐饮、食品、酒水饮料等八大行业新消费融资事件数量共726例。咖啡赛道备受关注,仅在2021年前十个月,国内咖啡行业相关融资披露总额接近60亿元。
各路资本的关注也使得该行业跨界者众,中石化联手连咖啡推出易捷咖啡;奈雪的茶、喜茶等现制茶饮品牌也开始加码咖啡赛道;便利蜂、全家等便利店品牌也切入咖啡赛道;近期,李宁也宣布进军咖啡领域。
庄帅认为,大部分企业是去满足需求,而不是创造需求,目前来看,不管是跨界还是专注于自身所处赛道,都要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