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政企携手探索破局之道
时间:2022-05-26 00:00:00来自:期货日报字号:T  T

为纾困中小微企业,助力经济复苏,近期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促进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保障产业链稳定、供应链畅通。相信政府与企业携手,通过政策引领、科技助力、金融支撑,必将找到破局之道,共渡难关。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多地散发使经济下行压力下本就受挫的中小微企业步履维艰。生产资料短缺、仓储运输受阻、就业人员短缺等问题困扰企业发展。为纾困中小微企业,国家有关部门打出政策“组合拳”,保障产业链稳定、供应链畅通。面对疫情常态化的社会现实,企业也在积极探索破局之道。

加大纾困力度提振市场信心

疫情之下,实体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4月以来,疫情加速蔓延,北京、上海等地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许多中小微企业经营发展再次遭受打击。面对疫情常态化的社会现实,为纾困中小微企业,助力经济复苏,保障社会稳定运行,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加大纾困支持力度,提振市场信心。

5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会议决定实施六方面33项措施。在金融政策层面,将今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对有困难的企业和个人贷款进行延期,将商业汇票承兑期限由1年缩短至6个月,推进平台企业合法合规境内外上市。在稳产业链供应链方面,优化复工达产政策,完善对“白名单”企业的服务,提出保障货运通畅等政策,加大以工代赈力度。

5月25日,根据国务院部署,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敦促各地狠抓落实,抓紧出台符合地方实际的稳经济政策。

天风研究所根据其4月底发放并回收的456份“疫情期间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问卷调查”分析发现,此轮疫情使整个长三角地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波及。除上海外,江苏南通、江苏苏州、浙江温州、安徽滁州等地的生产和运输受疫情影响较大,其中江苏南通、苏州和安徽滁州反映运输受影响的企业比重甚至超过了上海。企业反馈的问题集中在生产和运输两个方面,生产资料短缺、仓储运输受阻、缺少员工是核心问题。

近日多家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显示,原材料上涨是导致企业盈利下滑的重要原因。拓日新能表示,今年一季度公司光伏组件销售收入同比增加近一倍,但因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组件毛利低于去年同期。

总部地处上海的上海钢联也在互动平台表示,上海疫情对公司业务有一定影响。从钢银电商平台的交易量看,疫情影响不是很大,但对物流的影响较大。上海钢联表示,公司正积极实施各项应对措施,克服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从推动各地积极安排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到5月18日银保监会表态要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2022年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6万亿元,再到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稳价、加强生产要素保障力度、实行“一企一策”“一厂一策”差异化举措,融资、降本、服务各项纾困助企政策正加快实施。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就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出台包括减税降费、稳岗扩岗、融资促进、畅通物流等各类支持中小企业政策17个,地方层面出台52个。组织涉企“三乱”问题专项整治,深入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努力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各地也结合各自实际,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在畅通物流方面,指导工业园区设立物资运输接驳区、建立货车司机“白名单”制度等;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方面,成立专班解决企业生产要素保障问题等;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方面,将相关企业员工纳入免费核酸检测人群、降低企业用水用电用气成本等。这些都将有效缓解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冲击。

补链固链强链筑牢企业护城河

受疫情影响,许多国家生产受阻、供应链中断,产业链面临巨大风险。疫情正在重塑全球供应链版图,敦促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供应链管理能力。拥有稳定、可快速响应的供应链体系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疫情当前,受限于时间、空间,无法实时实地跟进,导致信息传递滞后、供应链管理风险加剧。这也给了企业重新审视自身管理能力的窗口。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实现业务全流程线上监管。数字经济为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产业数字化增强了企业应对疫情冲击的韧劲儿。

运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海电气可以对设备远程运维。当风力发电装备接入平台后,就能实现无人值守、智能预警。

在数链科技搭建的数字供应链管理平台上,瑞茂通、陕煤供应链这样的核心企业通过线上化操作就能签订煤炭贸易合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物联网、数据、AI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加持下,煤炭从坑口采购到运输至电厂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实现物流实时监控、数据自主生成,风险整体可控,为疫情期间煤炭保供发挥重要作用。

“黑灯工厂”“不碰面生产”“智能机器人”……诸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