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再担稳增长重任
时间:2022-05-27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中央财经委关于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长远规划与今年稳增长的迫切需要高度契合。推进基建投资的三大要素—项目、资金和动力—正在到位。我们预计,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达到10-15%,可以缓冲经济下行压力。

注重综合效益

4月底的中央财经委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会议提出的蓝图与“十四五”规划中的102项重大工程项目相吻合。会议还提出要适度超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

我们看到,过去几年制约基础设施投资的因素正趋向缓解。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二年,相当数量的基础设施项目正等待推进实施,如果投资项目的财务回报要求可以适当放松,项目数量应该充足。积极的财政和信贷政策将有助于满足融资需求。另外,各级政府担负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和保就业的艰巨任务,有强烈的意愿充分利用政策给予的空间。

2022年前四个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速从2021年的0.4%加快至6.5%。我们预计今年基建类预算支出和信贷投放会双位数增长,推动基建投资增长超过10%。但基建投资的回升仍不足以抵消其他经济逆风(尤其是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所带来的影响。我们预计全年经济增长4.1%,低于5.5%的目标。

再度聚焦基础设施

经过长期建设,中国的基础设施已经大幅改善,在某些方面已经相对先进,对于是否存在进一步大规模投资的空间,社会上一直存在着争论。近年来,中国的债务问题引起更多关注,特别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深度参与基建而积累的债务压力。同时,伴随着中国经济从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的再平衡,以及减碳减排的要求,扩大基建投资的动力似乎不足。

在此背景下,4月26日的中央财经委会议发出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很大潜力的明确信息,会议要点如下: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要统筹发展与安全。

-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而不局限于算经济账。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要立足长远,适度超前。

-要拓宽长期资金筹措渠道,加大财政投入,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运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政设施投资运营。

会议提出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蓝图,包括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图表1)。这些基础设施的范围与“十四五”规划中列出的基础设施项目高度吻合,“十四五”规划推出102项重大工程项目,超过半数与基础设施相关。在图表2中,我们列出中央财经委会议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与“十四五”规划推出的具体重大工程项目之间的关联。

我们认为,全面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长期蓝图的提出正当其时。2022年中国经济面临外需放缓、房地产投资低迷、消费乏力等困难,下行风险显著。针对疫情的动态清零政策估计在下半年中共二十大召开之前不会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基础设施投资可以成为重要的增长引擎。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我们认为基建项目、融资和地方投资动力是决定中国基建投资能否加速的三大要素。基建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2007-16年间一直保持双位数增长。在此十年间,地方政府具备较强的投资意愿,改善基建和拉动GDP增长,这也是地方官员政绩考核的关键指标。由于公路、航空、高铁和地铁轨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当时正处于大发展阶段,因此有大量基建项目等候实施。同时,地方政府在探索融资渠道方面大胆尝试,例如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

在中央推进去杠杆的大背景下,2018年以来基建投资增长已经放缓。由于中央对地方债务加强监管,地方政府融资难度有所增大。项目审批标准更加严格,尤其是地方专项债支持的项目,要求项目回笼现金流基本能够覆盖债务本息。更重要的是,地方官员须对任期内批准项目的效益负责,削弱了地方政府投资意愿。

2021年尽管政府财政资金充裕,全国基建投资增长仅0.4%。2021年财政预算中专项债发行额度达3.65万亿元,为基建领域支出留出充足余地。尽管如此,实际执行出现落差,2021年底广义财政现金盈余接近2.5万亿元,部分原因在于缺乏合格基建项目,很多拟建项目未能达到现金流覆盖债务本息这一标准。此外,由于2020年新冠冲击造成经济基数较低,2021年官方GDP增长目标(6%以上)实现难度相对较小,因此地方政府加大基建投资力度的意愿不强。

今年,推进基建投资的三个要素似乎正在到位,具体而言:

-基建项目。4月底中央财经委会议提出的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顶层设计蓝图涵盖大量传统基建和新型基建项目,若放宽项目财务回报标准,并适当考虑项目产生的正向外溢效应,项目审批有望放松。“十四五”规划推出102项重大项目工程,2022年才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二年,项目的储备相对充足。

-资金。经全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