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国常会一揽子政策央地发力稳经济大盘
时间:2022-05-27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之后,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密集部署,将稳经济的一揽子举措抓早抓紧抓实,形成促稳合力,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

26日,央行发布20条措施,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全方位保障小微信贷融资。财政部、民航局发布通知,对国内客运航班给予财政补贴,缓解民航企业的经营压力。

地方上,北京、浙江、湖北、湖南等省份迅速部署相关工作,用市场化办法、改革举措解难题,围绕落实好中央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加速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其中,扩大投资、助企纾困成为关键词。

扩大有效投资

基建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此时发力刻不容缓。

国务院办公厅25日发布《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从六方面提出24条意见,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通过推动基础设施领域REITs健康发展、规范有序推进PPP、支持兼并重组等方式,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接下来政策对投资的支持力度会持续加大,包括基建项目审批速度加快,更主要的是拓宽资金来源。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称,从政策的发力方向来看,主要还是扩大有效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相关措施可以较快盘活存量,也可以释放增量的流动性,为新增投资提供更好支持。还有助于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并为市场增加一些可投资的方向。

在各地提出的稳经济落实举措中,扩大有效投资也是一个高频词。比如,北京市25日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扩大生产性投资,加大力度,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发展优势,发掘城市更新领域投资潜力,实现项目建设能快则快、能开早开、应开尽开。

湖北省也表示,要抓实项目、扩大投资,抢抓国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要窗口期,在紧盯谋划、审批、进度上下功夫,抓紧谋划实施一批水利、交通、能源、新基建、新型城镇化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王青分析,下半年基建投资在稳增长中的作用会进一步凸显,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达到10%左右,对GDP增速的拉动作用可以达到一个百分点。

除了扩大投资,保市场主体、助企纾困也是各地政策的主要发力点。浙江要求,按照“全面顶格、能出尽出、精准高效”要求,全面落实助企纾困各项政策,一项不漏、一点不漏,推动政策精准滴灌、直达快享,让市场主体早受益、真解渴。抓住稳产业链供应链和保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两个关键”,更好发挥工业在稳增长中的主支撑作用。

湖南省提出,紧盯市场主体抓好推进,全面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结合湖南省出台的稳工业“26条”、促服务业“36条”,用好留抵退税、减税降费政策等政策举措,全面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给直兑”“应享尽享快享”,着力破解难题、疏通堵点、畅通循环。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表示,稳住1.5亿多户市场主体的预期,才能稳住中国经济的基本盘,从而克服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

积极财政政策加码

稳经济离不开财政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的支持。

积极财政政策明显加码,包括税费支持力度加大、专项债发行使用速度进一步提升、财政支出进度加快,以进一步为企业纾困,扩大有效投资,保基本民生,推动经济运行稳定在合理区间。目前相关部门正细化政策实施细则,5月底前将出台。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稳经济33条举措,其中税费支持政策加码是一大亮点。比如,在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增加退税1400多亿元,全年退减税2.64万亿元。

普华永道中国间接税主管合伙人李军表示,预计新增1400亿元留抵退税所涵盖的范围,将会更多考虑稳经济相关的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保就业保民生的行业。

除了留抵退税加码外,国务院还明确,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五个特困行业(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缓缴养老等社保费政策,从今年二季度延至年底,并扩围至其他特困行业。另外,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这些政策细节都待出。

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特困行业,财政补贴、融资担保等也上阵。比如,26日,财政部、民航局发布相关通知,对国内客运航班实际收入扣减变动成本后的亏损额给予补贴,设定最高亏损额补贴标准上限为每小时2.4万元。

为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等融资,国务院决定,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新增1万亿元以上。

近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支持金融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的通知》,要求地方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担保支持,及时履行代偿义务,推动金融机构尽快放贷,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2022年,将上述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业务纳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范围。

积极财政政策的另一大抓手是加快专项债等发行,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