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主体预期转弱的情况下,作为影响面最广、规模最大的领域之一,基建承担着稳投资、稳增长的重要角色。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下称《意见》),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企业,明确通过推动基础设施领域REITs健康发展、规范有序推进PPP、支持兼并重组等方式,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基础设施领域REITs备受市场关注。《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提高推荐、审核效率,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REITs项目发行上市。机构分析,未来基础设施REITs发行有望进入快车道。
接下来,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不少于30个有吸引力、代表性强的重点项目开展试点示范。同时,要因地制宜研究制定盘活存量资产的有力有效措施,防止“一哄而上”。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地区或单位要给予激励,对资产长期闲置、盘活进展不力的要加大督促力度。
基建投资提速的迫切性在上升
通过盘活基础设施等存量资产,将回收资金用于新项目建设,被视为扩大有效投资、降低政府债务风险的方式之一。
经过多年投资建设,我国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存量资产,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意见》明确,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对于提升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拓宽社会投资渠道、合理扩大有效投资以及降低政府债务风险、降低企业负债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告诉第一财经,《通知》的下发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就是基建投资提速的迫切性正在上升,接下来政策对投资的支持力度也会持续加大。这既包括基建项目审批速度的加快,更主要的是拓宽资金来源。
王青表示,下半年基建投资在稳增长中的作用会进一步凸显,全年基建投资的增速有望达到10%左右,对GDP增速的拉动作用可以达到一个百分点。稳增长的政策目前处在一个高度密集推出阶段,政策高峰正在到来,下半年中国经济会有明显的回升。
《意见》从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企业三个方面明确了盘活存量资产的方向。
在重点领域方面,一是重点盘活存量规模较大、当前收益较好或增长潜力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资产,包括交通、水利、清洁能源、保障性租赁住房、水电气热等市政设施、生态环保、产业园区、仓储物流、旅游、新型基础设施等。
二是统筹盘活存量和改扩建有机结合的项目资产,包括综合交通枢纽改造、工业企业退城进园等。
三是有序盘活长期闲置但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的项目资产,包括老旧厂房、文化体育场馆和闲置土地等,以及国有企业开办的酒店、餐饮、疗养院等非主业资产。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分析,《意见》有两个主要的聚焦点,一是优质项目资产,当前收益较好或增长潜力较大、能够进行扩建有机结合、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等项目资产,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较大,更具备盘活条件。二是降低风险,着重推动地方政府债务率较高、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的地区,以及负债率较高的国有企业,加快盘活存量资产、回笼资金,防范债务风险。
清华大学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杨永恒也认为,在当前稳投资、稳增长的大背景下,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回收资金用于新增投资建设项目,能够解决新建项目投资资金不足的问题,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率较高、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的地区,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实际上也可以通过资金回收的方式来化解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
基础设施REITs发行有望进入快车道
针对优化完善存量资产盘活方式,《意见》共提出七项具体措施,其中,排在首位的是“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其次是,“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第一财经表示,当前稳增长压力较大,需要各个政策进一步发力。从政策的发力方向来看,主要还是扩大有效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推动基础设施领域REITs健康发展等相关措施可以比较快地盘活存量,也可以释放增量的流动性,为新增投资提供更好的支持。还有助于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也可以为市场增加一些可投资的方向。
《意见》指出,进一步提高推荐、审核效率,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REITs项目发行上市。对于在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强化民生保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项目,在满足发行要求、符合市场预期、确保风险可控等前提下,可进一步灵活合理确定运营年限、收益集中度等要求。建立健全扩募机制,探索建立多层次基础设施REITs市场。
不少机构分析,《意见》强调进一步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REITs项目发行上市,未来基础设施REITs发行有望进入快车道。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发布的《中国基础设施REITs创新发展研究》测算,中国基础设施存量规模超过100万亿元,若仅将1%进行证券化,即可撑起一个万亿规模的基础设施REITs市场。
2021年6月,首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项目正式上市。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