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
“5·23国常会”发布一揽子稳增长措施,“5·23稳住经济大盘会议”重在强调稳增长政策落地。两次会议顺次推进,体现政策层面高度重视稳增长。
疫情以来,稳增长正在经历“尖峰时刻”。
4月各项宏观指标纷纷拐头向下,指向当前中国经济供需两面均在走弱。
稳住经济大盘会议中,李克强总理毫不避讳地谈及近期经济压力:“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来,一些经济指标明显走低,困难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
所有宏观指标中,最牵动人心的莫过于失业率。4月青年失业率攀至18.2%,创下历史新高。每年7至8月是应届生毕业季,青年失业率将季节性走高,届时青年失业率或再破新高。面对可预见的青年失业率问题,本次稳住经济大盘会议直接回应,“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
稳住经济大盘会议,这是一次强调政策落地的大会。
“稳增长”贯穿于开年以来诸多会议以及政策之中。对于年内稳增长政策取向,市场从未怀疑。3月华东疫情爆发之后,市场期待更多的增量政策工具,同时期待稳增长措施能够尽快落地。
“5·23国常会”给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共有33条措施,几乎覆盖所有稳增长领域。“5·25稳住经济大盘会议”,具体的稳增长细则并未超越33项措施。
会议难得一见地强调具体落实机制,“国务院26日将向12个省派出督查组,对政策落实和配套开展专项督查。对各地二季度经济主要指标,将由国家统计部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分省公布,国务院对相关工作情况予以通报”。
如果说“5·23国常会”回应市场对“增量政策”的期待,那么“5·25稳住经济大盘会议”,看点不在于增量稳增长政策工具,看点在于政策落地执行。
未来值得期待的增量政策。
打开稳增长政策工具箱,无非财政、货币和地产三块内容。
稳住经济大盘需要稳地产和扩基建,稳住经济大盘还需要稳定企业和居民资产负债表。地产需要宽松,基建需要宽松,当然,货币也需要宽松。
未来地产宽松政策采用何种形式,宽松力度几何?不妨对未来地产宽松政策打开想象空间。货币宽松,不仅需要总量降准降息,结构信贷投放,未来也会有。
考虑到今年经济遭受历史难得一见的疫情扰动,特别国债发行或可是今年财政筹措资金的重要方式。预计特别国债发行量或在1~2万亿,发行时间或从7月开始。
为对冲流动性被动收紧,并应对7月或有的特别国债发行,我们预计6月底或将再度迎来降准降息等总量货币宽松。
风险提示:经济走势超预期;疫情发展超预期;海外地缘政治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