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一批00后大学生即将毕业,00后正全面踏入职场。
22年前的“千禧之年”,中国正处于互联网起步与贸易开放的关键时刻——宽带提速降价、国产搜索引擎诞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而许多夫妻也在这一年,迎来了他们的“千禧宝宝”。
00后在中国有史以来最优渥的环境中长大,也是互联网洪流中成长起来的“新新人类”。2022年,第一批千禧年出生的00后即将大学毕业。根据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的《00后群体就业选择偏好调研报告》,00后的个人定位和职业追求,与上几代人存在诸多差异。这显示在劳动力迭代中,出现了更加关注自我成长和生活平衡的求职新趋势。
但就业环境并不理想。据教育部统计,2022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幅均创新高。加之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022年被称为“最难就业季”。
当“新新人类”走向“最难就业季”,他们将遭遇什么?
不愿“委屈”的一代
“加不加班?双不双休?然后才是薪资待遇如何?”90后HR杨彤在互联网公司从事招聘工作两年,今年春季以来密集的面试了一批00后求职者,这是她被问得最多的问题。
“我觉得00后找工作更注重自己能不能过得舒适。”提到对00后求职者的印象,杨彤说。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曾做过“00后一代认知特点、思维方式”课题研究,该所研究员杨雄在相关调查报告中认为:“00后一代”追求现实快乐与高品质生活,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注重享受,轻松生活。
界面新闻采访的多位今年毕业的00后大学生表示,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他们并未感受到太大的经济压力——无论是家境较好的出国留学生,或是在国内二线城市,甚至小县城求职的毕业生。
“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一直都是被父母宠过来的。很多甚至爷爷奶奶也没什么孙子孙女,老人们又领退休工资,也会给零花钱,所以物质上可能不会有很强的紧迫感。”00年出生的杨怡说。
杨怡来自一个体制内家庭,父亲是教师,母亲是公务员。她的家在江西一个很小的县级市里,家庭收入算中等水平。去年,学法律的杨怡面临毕业,需要翻越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两座大山”。“我爸跟我说,我给你3年时间,如果你公(务员)没考过,你也可以考研,也可以不去工作,就在家里躺。”杨怡说,这让她有了3年时间不用考虑赚钱的事。
杨怡身边的朋友也大都如此,“我们班上大部分人都在考各种各样的试,大家都不是一毕业就着急去找工作。我们可以再空出两三年的时间,直到能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工作为止,大部分人都能得到家里足够的支持。”
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457万。而智联招聘调研显示,50.4%的2022届高校毕业生选择就业,比去年下降6个百分点。
高雪原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讲师,也是一位2019级的本科生班主任。她曾收集过班上40多个学生的毕业规划,大一时,班上选择考研的学生很少;到今年大三,班上百分之八九十的学生都在计划考研。
高雪原认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3年来,疫情改变了就业环境,因此“比起挣钱,00后更希望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而不是着急地进入劳动力市场。”她说。
热衷考试,拒绝加班
高雪原的课堂氛围轻松,她在课上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活跃的同学会直接说他的观点;不喜欢表达自己的同学,当我点到的时候他也能说,不管认同不认同,他都能说出自己独特的理论。”高雪原认为,在互联网信息洪流中长大的00后,“无论是从思维的广度还是从他们对各种选择的可接受性来说,他们的能量都超乎我们的想象。”
杨雄在《“00后一代”青年价值取向新特征》一文中总结,“00后一代”的思想行为新特征之一是:传统“权威意识”渐趋淡化;平权意识、规则意识增强。也因此,00后职场人在公众语境里被描述出来的形象通常是:敢表达、敢质疑、敢拒绝。
杨怡就具有这样的特质。在工作单位,她年纪最小,领导经常会让她做一些“秘书工作”,比如作会议纪要。领导语速快,她有时候记不下来,她会直接在开会前对领导说:“你说慢点儿。”
有一次,领导心情不好,语速格外快,她就用她最熟悉的打字工具——手机,开始做会议纪要。领导发现她盯着手机玩,点名批评她,她也毫不示弱:“我就把手机屏幕对着他,我说你仔细看看,我是在做会议纪要。”
但2001年出生的刘伯涵解释,00后也有很多委曲求全的时候,勇敢需分情况。“比如说实习生,我常跟朋友开玩笑说,实习生不转正就是‘爹’,想拒绝就拒绝,实在不开心跑就是了。但如果你想转正或者学真正的东西,就得收敛一点,尤其是今年,更得唯唯诺诺。”
刘伯涵将于2023年毕业,他高中毕业后到美国波士顿大学继续求学。今年,他决定回国就业。刘伯涵刚进入快消行业实习时,做过不喜欢的杂事,也加过很多班,但为了“学点真东西”,他都忍下来了。
界面新闻采访的多位00后求职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热衷各种考试,手握各种证书、开拓许多副业,但坚决拒绝加班。
00后刘艺的小红书账号拥有3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