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涛:让稳增长政策落地生效 扎实稳住经济
时间:2022-05-24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报字号:T  T

疫情多地散发、美联储货币政策加速转向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共同构成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三大内外部挑战。中国要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前提下,让稳增长的政策落地生效,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相较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能够更好地针对经济的痛点、堵点发力。为应对可能存在的新的经济下行压力,是否可以考虑发行特别国债、提升赤字率,同时向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主体和困难群众发放补贴?

非常时期,政策预案应走在预期之前,提前预判,主动应对,全面统筹,而不能等待新的问题出现后被动应对。

提振内需抵御内外部冲击

应对疫情蔓延、美联储紧缩、俄乌冲突不仅是中国的“必答题”,也是世界性难题。下一阶段全面扩大内需是稳增长的关键,基建投资将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抓手。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也要继续促进消费,发挥其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同时,也要发力稳外贸和外资。

上海证券报:新冠肺炎疫情和以俄乌冲突为代表的国际政治经济动荡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做好经济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至关重要。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平稳运行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管涛: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主要面临三大内外部挑战。一是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给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持续性冲击。早在2020年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提出要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我国一直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过去两年的实践证明,坚持动态清零是我国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最有效、最经济的防控策略。但是,面对重症和致死率低但传播快、传染性高、隐匿性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防控的难度加大,成本提高。为此,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根据病毒变异和传播的新特点,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要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又要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是美联储超预期紧缩。美联储继3月开启加息进程后,5月已如期加息50BP并宣布6月开始缩表。在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鲍威尔提到暂时不考虑加息75BP,一时安抚了市场情绪。当天美股小幅反弹、美元美债收跌,但次日美股又回吐了日前的涨幅,美债和美元也重回高位,市场或在重新厘清和定价美联储紧缩的实质影响。应该看到,通胀仍是当前美联储面临的主要矛盾,鲍威尔此次没有做出更“鹰”的表态是基于3月核心通胀环比小幅回落的判断(鲍威尔也提到1个月的核心通胀数据好转不足以让美联储心安,需要看到持续证据证明通胀在放缓),如果后续在薪资、房租等因素的推动下,通胀未按照预期回落,美联储仍存在超预期行动的可能性。

美联储紧缩主要通过贸易往来、资本流动及金融市场渠道对中国产生影响。贸易方面,美联储现在通过加息来给需求侧降温,如果奏效,美国经济增速可能放缓,这会影响对中国进口的需求。资本流动方面,3月中旬以来人民币汇率快速调整,短期资本也出现净流出,但影响整体可控。应对人民币汇率回调和潜在的资本外流冲击,一方面中国有五重保护,现在已经触发了第一、二重保护(基础国际收支大顺差+民间持有外汇资产),开启了第三重保护(在宏观审慎工具中,央行启用了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另一方面,近年来民间货币错配改善和汇率波动弹性增加增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金融市场方面,自去年年底美联储转向,美股从年初开始震荡回调,全球风险资产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波及。总之,目前市场对于美联储的预期引导极为敏感,我们仍须密切关注美联储紧缩带来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边际变化。

三是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当前俄乌冲突仍在持续,西方国家的制裁和俄罗斯的反制裁不断加码,这对中国直接影响有限,但间接影响不容忽视——主要通过大宗商品、贸易渠道、资本流动渠道对中国经贸产生短期和中长期影响。近期,国际机构纷纷下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全球实际GDP增速下调了0.8个百分点,由1月份的4.4%下调至4月份的3.6%,其中一次性将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测值下调了1.1个百分点。另外,美国11月面临中期选举,在美国通胀高企的背景下,拜登政府有可能转移国内矛盾,需要警惕可能出现的地缘政治摩擦。

值得指出的是,应对疫情蔓延、美联储紧缩、俄乌冲突不仅是中国的“必答题”,也是世界性难题。今年一季度美国经济环比折年率超预期负增长;3月底,德国将本国经济增长预测值下调2.8个百分点;5月5日,英国央行在连续四次累计加息90BP后,也预警通胀可能在今年年底突破10%,预测英国经济可能在2023年收缩0.25%。对于中国而言,我们要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前提下,让稳增长的政策落地生效,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上海证券报: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