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调整能够对冲居民资产负债表恶化的影响吗?
时间:2022-05-23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在经济增速和失业率两个5.5%的目标背景下,当前我国面临着增长和就业的双重压力。我们估算,二季度的疫情冲击显著影响内需,外需无碍,但疫情使我国外贸供应链产业链稳定性受到扰动,中性情形下,二季度全国经济增速将回落至2-2.5%左右。同时,2022年春招已步入尾声,高校毕业季即将到来,虽然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加大了学生就业吸纳力度,但当前仅有29.5%的理学求职毕业生已签约,经管类、人文学科等专业签约率仅为10.5%,凸显出劳动者、特别是青年面临的失业压力。

一、二季度GDP增速评估

4月经济数据低于市场预期,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正转负,社零同比增速降幅进一步扩大,房地产投资、销售均陷入负增长状态。从分地区数据看,东北和长三角地区受疫情冲击表现最差。工业增速分别为-16.9%和-14.1%。

若我们参考吉林省3月全域封城导致其1季度GDP增速仅为-7.9%,可以粗略估计长三角地区对2季度全国经济的拖累程度。历史数据显示,上海GDP增速与长三角地区GDP增速高度相关且增速差较小。2001-2021年间二者增速差均值仅为0.3%。上海从5月中旬开始逐步解封,封城时间至少一个半月。参考吉林经验,上海2季度GDP增速可能为-12%左右,也意味着2季度长三角GDP增速也在-12%附近。而长三角地区GDP在全国占比接近25%。因此,长三角地区拖累2季度全国经济增速3个百分点。我们此前预计若无本轮疫情,2季度GDP约为5.3%左右,那么考虑疫情冲击,中性情形下,2季度全国经济增速将回落至2-2.5%左右。

基本面超预期恶化催生更大力度的稳增长措施。近期房地产政策放松力度明显加大。首套房按揭利率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20bp,而5年期LPR上周下调15bp,下调幅度也超预期。预计短期内将有更多稳增长措施出台,以对冲疫情引起的经济失速。

二、春招结束求职成功率不足五成

2022年春招已步入尾声,高校毕业季即将到来。面对超1千万毕业大军与当前18%以上(16-24岁)的失业率,如何缓解就业难题是宏观政策下一步发力的关键。1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要求财政、货币政策以就业优先为导向,稳住经济大盘。

据智联招聘《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截至4月中旬,仅46.7%求职毕业生获得Offer(前值62.8%)、15.4%已签约(前值18.3%)。相比之下,求职录取率的降幅更加明显。结合求职预期来看,55%的毕业生降低求职期望,平均期望月薪6295元,同比下降约6%。这从侧面反映出今年招聘岗位明显减少,毕业生求职选择余地缩小。

为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加大了学生就业吸纳力度,二者的毕业生签约占比较去年分别了提高了5.8、4.4个百分点。经济下行期,理学、工学、医学等专业型学科就业情况较好,其中29.5%的理学求职毕业生已签约,但经管类、人文学科等专业签约情况排名靠后,签约人数只有10.5%。因教培行业受到冲击,硕士生签约比例大幅下降13个百分点。

三、5月外需无碍,疫情或将持续拖累出口

怎么看5月出口?当前出口症结仍来源于内部而非外部,一是,从外需基本面的观测指标来看,欧美日的制造业PMI、韩国5月前10日和前20日出口增速、CCFI航运指标等均反映外需整体并无快速下滑迹象。数据显示,韩国5月前10日出口同比增速28.7%(4月3.0%),CCFI美西航线、欧洲航线和日本航线5月都处于高位。二是,影响出口的两个主要外部风险可控,一方面是能源供应危机暂缓,俄乌冲突对欧洲制造业并未产生严重影响;另一方面,订单回流和出口被替代局限于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东盟目前对我国出口威胁并不大。三是,预计上海6月中旬左右解封,5月长三角地区形势整体并不乐观,同时北京、四川等地疫情有所反弹,外贸供应链产业链稳定性受到扰动。

如何看年内出口?随着上海疫情逐步缓解,防控措施对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的扰动将有所改善,但预计年内出口仍将面临巨大压力,一是,受外需增量和基数影响,我国2022年出口增速向下趋势基本确定。二是,近期国内疫情、俄乌冲突等影响出口边际,且国内疫情下半年会如何发展仍具不确定性,疫情因子或将持续拖累年内出口。基于此,我们对出口增速进行了下调,预计Q2、Q3、Q4增速分别为9.7%、5.6%和-5.5%,全年出口增速5.5%。

四、居民消费、购房的能力与意愿面临多重抑制

长期因素: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除了加速人口出生率下降之外,城镇化率也出现了显著放缓。2021年全国常驻人口城镇化率上升至64.72%,但增幅仅为0.8个百分点,这是近20年以来首次低于1个百分点。按照中国总人口14亿人计算,1个百分点的常驻人口城镇化率意味着1400万人进入城市。而2021年相比2020年,进入城市的人口少了大约560万人。

中期因素: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能源和原材料、可以转移至线上的行业、大型企业、以及财产性收入为主的人群明显受益于社会消费行为的改变与宽松货币政策;而接触性服务型、中小微企业、和工资性收入为主的人群受到严重冲击。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会导致社会整体消费能力和意愿、购房能力和意愿都趋于下降。

短期因素:本轮经济下行始于2021Q3,之后虽然政策逐步趋于宽松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