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李奇霖:宏观经济见底,最坏的时点已经过去
时间:2022-05-17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4月宏观经济数据“触冰”,看似悲观的数据披露之后,却迎来经济分析人士的集体乐观。

中国宏观经济见底了吗?面对第一财经记者提出的这一问题,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明确回答“是的”。

在他看来,疫情对4月经济形成全方面的打压,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仅次于2020年年初第一轮疫情。目前来看,国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后续经济会逐渐修复。但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仍需一定时日。

“支持政策的效果在4月数据上体现得不明显,原因是疫情对经济造成了全方面的冲击,使得政策生效时间进一步滞后。比如在疫情冲击下,项目施工受阻,相应的基建投资也受到影响。”李奇霖表示,随着疫情得到进一步控制、已出台的政策完全落地,政策效果将逐渐得到体现。

目前各项宏观政策仍在持续发力,他认为,货币政策方面,后续可以关注在银行成本端利率持续下滑的时候,5月20日LPR利率是否会有所下调;财政政策方面,后续关注基建方面的政策出台情况;房地产政策方面,后续可以关注政策是否会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或者其他新型方式(比如此前的央行上缴利润)来拓宽财政收入渠道。

对于股票市场,李奇霖认为,基于经济基本面、政策环境、流动性环境等因素,再结合稳增长的大环境,向后看,A股市场有望迎来修复。

“至暗时刻”已过

第一财经:4月经济数据披露之后,大家一直认为数据非常差,但是对于后续展望又比较乐观,认为“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你认为呢?

李奇霖:疫情对4月经济形成了全方面的打压。本轮疫情贯穿了整个4月,可以说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仅次于2020年年初第一轮疫情,相应的各项经济数据都出现了大幅下滑,比如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同业增加值同比下滑2.9%等等。

不过目前国内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疫情对经济冲击最大的时点已经过去。比如上海新增人数包括无症状人数在5月16日已经降到1000人以内,同一天上海也开始分阶段推进复商复市。在疫情已经得到控制,后续政策持续发力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后续经济有望逐渐修复。

第一财经:数据是否超预期?

李奇霖:超预期的主要是就业。

在PMI数据和金融数据双双走弱的情况下,4月经济数据不佳早已是板上钉钉。各分项数据几乎全面回落的局面并未超预期,只是某些分项的降幅略超预期,特别是就业。

在疫情冲击下,企业的经营绩效承压,招工等需求大幅下滑,居民失业率随之上升。体现在数据上就是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且青年人口面临的失业压力更大,4月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8.2%(前值为16%)。考虑到即将进入毕业季,后续国内稳就业的压力明显。预计政策会进一步发力来保就业、保市场主体。

第一财经:疫情对消费冲击明显。哪些消费是可以恢复的,哪些是失去了就是失去了?

李奇霖:在当前,必选消费品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韧性,而随着后续疫情得到控制和居民消费意愿的回升,线下消费整体将逐渐修复,可选消费品也将缓慢恢复。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近两年多次反复的疫情对居民的消费意愿、背负长期负债的意愿等均造成了明显的打压。在这样的情况下,后续居民的预防性储蓄需求可能出现持续的回升,这会对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造成一个明显的影响。

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后续基本面有望逐渐修复,但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仍需一定时日。经济下行的影响更多的是短期的。经济运行呈现周期性波动是正常的经济规律。在经济下行周期,消费、投资等指标走弱,市场经济主体信心受损,但是后续随着政策等的发力,经济会重回向上的通道。

地产政策有空间

第一财经:在“房住不炒”大背景下,房价快速上涨预期已经一去不返。在这种背景下,房地产是否还能够承担经济增长的“马车”作用?

李奇霖:4月份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进入负增长区间,对经济形成明显拖累。在疫情反复、房地产行业风险仍存等因素的作用下,房地产销售端尚未回暖,房企资金端压力加剧,拿地、新开工等指标持续下滑,因此房地产投资回升尚需时间。

随着疫情影响的过去以及此前出台的政策持续发力,后续房地产销售和投资有望缓慢回暖。上周末,央行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加大了政策的刺激力度,在更大范围上推动全国房贷利率下调。

第一财经:房地产政策空间还有多大?

李奇霖:在2020年之前,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一般都是低于金融机构整体加权平均利率水平的。但是自2020年以来,出于要调控房地产并加大对小微企业、制造业等支持力度等方面的考虑,在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利率持续下行的时候,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整体维持高位,且略有上行。

2022年一季度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5.49%,高于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84个BP(基点),高于5年期LPR利率89个BP。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央行政策已经出台的情况下,后续房贷利率有望继续下调,且下调空间较大。

此外,后续房地产政策的着力点可能会有这么几个角度。一是进一步完善预售资金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