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下半年宏观策略报告:逆转 新生
时间:2022-05-18 00:00:00来自:浙商证券字号:T  T

核心观点

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但随着病毒的隐匿性和传播性不断增强,精准防控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尤其在奥密克戎毒株流入后,我国已有多个城市采取严格静态管理的方式来阻止疫情蔓延,对经济社会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如何在动态清零和经济增长两大目标中取得均衡?通过总结两年多的抗疫经验,并结合奥密克戎毒株高速传播的特性,我国探索出一条新的防疫模式——常态化核酸检测,即通过高频次、饱和式的核酸检测,第一时间发现疫情并及时扑灭,即使有零星疫情,也难以形成规模性反弹,出现全城严格静态管理的概率也大大降低。

常态化检测,常态化增长。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既不会选择防疫躺平,也不会过度刺激拉动总需求,一旦总需求在政策刺激下快速扩张,很容易导致通胀螺旋式上升,CPI很可能超预期上涨。在全国大城市和口岸城市施行常态化核酸检测,通过付出一定时间和财务成本,实现人与物的自由流动,避免城市停摆,使经济再次回到复苏轨道,二季度经济探底,下半年涅槃重生。

权益配置方面,我们认为最大预期差在常态化核酸检测带来的人员流动,提高重点关注与之相关的航空、机场、旅游、酒店、餐饮等消费产业链。此外,继续看多稳增长链条,如金融、地产、建筑、建材,也提示关注美债收益率见顶后成长股企稳向上。固定收益方面,预计货币政策将延续“宽货币+宽信用”组合,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7%-3%区间宽幅震荡,三季度达到高点3%。

预计下半年消费和服务业边际改善最大,投资和工业共振向上随着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消费触底复苏的确定性极强,服务业同步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维持全年经济呈现耐克型走势,预计全年GDP实际增速4.3%。我们认为,常态化核酸检测有利于新冠疫情防控形势加速好转,消费继续向疫情前水平收敛,最终消费的边际改善显著。同时,我们提示关注投资端将延续前期的较高景气度,其中城市更新较多拉动地产投资,供给短缺和结构转型是制造业投资的双主线,基建投资凸显政策驱动的力度。整体看,常态化核酸检测有助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物流保供,预计消费大概率继续恢复,市场主体信心和预期逐步提振。

物价分化,PPI向下、CPI向上

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全球供应链紧张,能源、金属价格持续位于高位,不过随着全球逆周期政策渐次退出,海外经济动能向下,需求扩张速度变慢,我们预计PPI向下趋势不变,但回落幅度放缓,预计全年中枢4.9%。CPI方面,猪价迎来上行周期,消费需求回暖带动核心CPI修复,CPI保持向上态势,预计全年中枢2.3%。PPI向下、CPI向上,二者剪刀差将逐步收窄,并有望在9月份实现反转。

2022年下半年货币政策相机抉择特征明显,人民币汇率反转梳理下半年货币政策各项最终目标,我们认为各项目标走势存在多重不确定性,且相互或存在一定矛盾冲突,货币政策决策难度加大,将呈现相机抉择特征:短期看,为对冲疫情冲击,央行货币政策以稳增长、保就业为首要目标,维持稳健略宽松;但二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进入重要观察窗口期,一旦面临触及警戒线的风险,将牵制货币政策宽松,另外,随着大规模宽货币,债市杠杆率上行也成为边际变量;进入三季度,关注8月中旬发布的7月调查失业率数据,以判断保就业压力是否缓解,三季度重点关注物价,尤其是9月CPI上冲突破3%风险,若失业压力缓解而通胀压力升温,货币政策或转向边际收紧。此外,二十大前后有维稳诉求,政策环境趋于温和稳健,保市场主体及防范重大风险仍是政策重点。货币政策工具仍将以结构性调控为主,数据表现方面,预计信贷、社融全年新增规模22万亿、36.2万亿,年末增速分别11.4%、11%,预计M2增速年末9.2%,M2及社融增速均将略高于名义GDP增速,实现基本匹配。汇率方面,预计下半年美元见顶回落,叠加中国经济基本面恢复强劲,人民币汇率有望重回升值至6.3。

财政政策适应经济发展与疫情防控

政治局会议定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我们认为下半年财政政策的运行和实施要适应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重点围绕疫情防控、稳增长和稳就业展开,加快落实已经出台的一系列财税政策,并在已有政策工具基础上积极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把握好目标导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我们认为从这一角度来看,下半年财政政策重点关注三方面:1)做好常态化核酸检测的财力保障,财政预算及医保基金有空间,必要时可发行新一轮抗疫特别国债。2)积极发挥政府投资和政府消费的带动作用,服务于稳增长目标。3)用好转移支付、强化基层财力,落实三保支出和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稳市场主体保就业。

海外经济政策重点应对滞胀,美经济逐季下行联储Q3超预期紧Q4渐进转宽美国方面,企业资本开支和消费动能均将逐步走弱,预计全年美国GDP同比增速逐季向下,全年增速2.6%。前者源于本轮补库周期完结后对私人投资的驱动减弱;后者源于耐用品消费需求透支以及服务业向上修复空间用尽。就业方面,疫情逐步常态化后美国就业修复明显,未来劳动力供给提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