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4月财政收入大幅下滑,除了疫情还有这个主要因素
时间:2022-05-16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近期,一些省市相继披露前4月财政收支数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截至发稿时间,前4个月15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100亿元的省市(苏州、深圳、甘肃、温州、太原、中山、惠州、芜湖、长沙、遵义、鄂尔多斯、南宁、贵阳、合肥、吉林),4月份收入无一例外呈现增长放缓,其中13个地方财政收入下滑,比如苏州4月的财政收入几近腰斩,吉林省和温州市的降幅更是超过70%。记者观察其他二三十个收入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市发现,多数城市4月财政收入也出现明显下滑,其中税收收入下滑幅度更大。

多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专家分析,4月份财政收入下滑跟经济下行密切相关,尤其是受疫情冲击,部分企业停工停产、居民隔离在家,导致收入明显下滑。但影响4月财政收入下滑另一主因是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导致的政策性减收,财政减收恰恰反映了企业等增收,财政为市场主体纾困。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政策性减收因素逐步减小,稳增长系列举措落地,预计未来财政收入形势有望好转。

4月财政减收的背后

在第一财经梳理的15个省市4月财政收入数据中,除了鄂尔多斯和遵义外,包括吉林、甘肃等省,深圳、苏州、温州等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出现下滑,降幅不一。

5月16日,吉林省财政厅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亿元,同比减少84.4亿元,同比下降74.4%。

吉林省财政厅解释,4月收入降幅较大,主要是受疫情、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等因素叠加影响。

16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受疫情冲击,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回落。比如,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1.1%。

近日央行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长明显放缓,同比少增较多,反映出近期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叠加要素短缺、原材料等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增多,有效融资需求明显下降。

中国财政学会副秘书长冯俏彬告诉第一财经,从目前已经公布的部分城市4月份财政收入数据看,确实不容乐观。受疫情等影响,主要经济数据、金融数据全面下滑,对财政收入也势必造成冲击。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增值税留抵退税加快等,造成财政减收。

为了加快给企业纾困,今年4月份财税部门发文要求加快实施1.5万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这是今年政府为企业纾困的关键一招。根据税务总局数据,今年4月新的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高达8015亿元。国家统计局近期快速调查显示,大规模留抵退税实施后,获得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的企业中,90%的企业认为改善了现金流,96.2%的企业表示对政策比较满意。

“在财政收支记载上,增值税留抵退税不是支出项,而是作为收入的减收项,因此退税会影响地方收入。为了保障各地落实留抵退税新政,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资金来支持地方,但这部分转移支付一方面下达到各个地方仍需要一段时间,而且它也不直接体现在上述狭义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注:不包括上级转移支付、债务收入等),因此会造成地方收入明显下滑。”冯俏彬说。

增值税是地方第一大税种。以温州市为例,受增值税留抵退税等影响,温州市财政局数据显示,4月份增值税收入约为-17.5亿元,同比下降182%。

除了增值税留抵退税,今年中国实施了一揽子减税缓税降费新政,比如今年上半年继续对制造业中小企业缓税等也造成地方财政减收,今年3月份全国税务部门共办理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2567亿元。

针对前4个月财政收入下滑,深圳市财政局解释称,主要原因是中央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等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导致的政策性减收。比如,深圳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超过240亿元。

中国政法大学施正文教授告诉第一财经,今年4月份地方财政收入下滑主要原因之一,是4月各地集中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这在短期对地方财政收入影响较大,但从全年来看,后期留抵退税造成减收影响会减少,甚至成为未来年度增收的一个因素。政府通过主动减收,为企业增加现金流,换得企业等市场主体回旋余地,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为对冲经济下行提供重要支撑。

一些地方数据也能侧面显示出增值税留抵退税对地方财政减收程度。比如江门市财政局数据显示,1~4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3.3%,剔除留抵退税口径下降7.2%。当然由于各地产业结构不一,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留抵退税对各地减收影响不一。

施正文认为,除了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带来财政减收外,4月份疫情冲击超预期,在防控举措下,短期企业停产停工,也是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一大关键因素。不过随着近期疫情管控好转,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管控措施放宽,预计5月份收入会触底回升,当然前提是疫情得以有效管控。

另外,受前期低基数和疫情得以管控,一些地方去年4月份收入保持较高增速,前期基数较高也是导致今年同期收入增速放缓的原因之一。

多招缓解收支矛盾加大

根据上述地方前4月数据,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放缓乃至下滑相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相对较快增长,财政收支矛盾有所加剧。

中国社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