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香港迎来第五波新冠疫情反弹,内外需求表现疲弱,导致第一季度香港GDP同比下跌4%,其中私人消费开支同比下跌5.4%,货品进、出口总额分别同比下跌5.9%、4.5%。劳工市场也因此承压,自2月起失业率快速上升,3月失业率已经较去年年底上升1.1个百分点。我们认为,短期来看,特区政府的“保就业”政策将起到稳定失业率,并加速劳动力市场修复的积极作用。
长期来看,本文利用VEC模型研究并构建香港失业人数、物价水平、进出口外贸活动、美元对港元汇率以及美元指数之间的协整关系,发现随着疫情缓和、本地消费回暖、区域多边贸易合作升温,温和的通胀水平与活跃的外贸活动将有助于香港劳工市场恢复活力,从而降低失业人数。然而,由于美国货币紧缩政策逐步推进,高企的美元指数或将增加劳动力市场的复苏压力。
“保就业”政策稳定并加速劳工市场修复
自2019年下半年开始,因受疫情影响,香港失业率逐步上升,2020年6月到达第一个峰值,失业率为6.1%,随后失业率进入一个近半年的平台期,失业率稳定在6.15%左右,此期间也正好是“2020保就业”计划的补贴期间。尽管在2020年7~8月间,香港迎来第三波疫情反弹,但劳工市场并没有遭受剧烈冲击,充分反映出“2020保就业”计划在疫情严重时对于劳动力市场起到的保护作用,发挥了“稳就业”的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保就业”计划也加速了劳动力市场的修复速度。2003年SARS期间,香港失业率于2003年3月达到峰值8.5%,其后经历了44个月的漫长修复,于2007年2月降至4.3%,约为最高失业率的50%。新冠疫情期间,香港在接连受到第三波(2020年7~8月)与第四波疫情(2020年11月~2021年8月)冲击后,失业率于2021年2月到达峰值7.2%。然而,仅仅过了11个月,失业率于2022年1月下降至3.9%,降幅达46%。新冠疫情期间,香港劳动力市场的修复速度是2003年SARS期间的约3倍,凸显“2020保就业”政策对于香港失业率下降的积极作用。
今年,“2022保就业”计划申请已经于4月29日开始,将向雇主提供为期三个月(2022年5~7月)的工资补贴。当前,香港第五波疫情已经进入平缓期,每日新增确诊人已经由高峰期的5万多人回落至现在的200多人。因此,今年“保就业”计划可能与2020年“保就业”计划发力侧重点稍有不同。前年的“保就业”计划正值疫情高峰期,社会各行各业受疫情冲击严重,“保就业”计划稳定就业市场的作用更为突出,反映为持续6个月的失业率平稳期。然而,今年“保就业”计划时间点恰逢疫情缓和期,零售、餐饮业也因社交距离放宽、营业时间延长、娱乐场所重开等措施迎来恢复。因此,此轮为期3个月的工资补贴计划,料将会对企业恢复经营提供有力支撑,从而有望快速降低失业率。
构建香港失业人数协整关系
本文采用1981年10月至2022年3月的月度数据,构建香港失业人数与物价水平、进出口外贸活动、美元对港元汇率以及美元指数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虽然香港失业人数、物价水平、进出口外贸活动、美元对港元汇率以及美元指数等均不是平稳的时间序列,但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利用VEC模型分析香港失业人数与自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实证结果发现,就长期而言,香港失业人数与物价水平、出口贸易额、美元对港元汇率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与进口贸易额以及美元指数呈现正相关关系。
温和的通胀水平与活跃的外贸活动将有助于劳工市场恢复
香港2021年GDP增速达6.4%,因电子消费券计划提振经济作用显著,占香港GDP约67%的私人消费对香港的内需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然而,因今年2月以来疫情反弹势头强劲,全港实施了较为严格的社交距离防疫措施,对餐饮、零售业打击明显,今年2月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同比下降14.64%,与1月同比增加3.95%相比下滑明显。随着香港每日新增确诊人数稳定维持在低位,社交距离分阶段放宽,零售、餐饮、娱乐类消费将有望回暖。叠加今年电子消费券计划第一阶段已经于4月7日起实施,结合去年消费券计划的成功经验,电子消费券有望发挥乘数效应,激发更多消费需求,提振本地私人消费。
消费券提振需求的同时,也将利好购物、餐饮、娱乐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间接助力企业恢复经营,进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刺激居民进一步增加消费,实现正向反馈。一边是消费场景的不断放开,另一边是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双管齐下有助于提振疫情恢复期间本地消费需求,刺激本地实体经济的修复,进而实现劳工市场恢复,具体表现为VEC模型结果与脉冲响应结果中,物价水平上升有助于降低失业人数。
尽管温和的通胀水平对劳动力市场将起到正向作用,但外围高水平通胀的外溢性影响仍需警惕。香港蔬菜、能源和交通等项目价格均有所上涨,使得基本消费物价通胀率连续两个月同比涨幅上升。未来由于地缘政治升温以及全球供应链遭遇瓶颈,短期内全局性通胀仍将高企,或将导致进口物品价格升幅加快。此外,进出口贸易一直是香港经济增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根据香港统计处数据,截至2020年底,香港共有105675家进出口贸易企业,雇佣人数达438964人,占当年劳动人口的11.2%。